第六十四章:金英傳命

群臣不知其意,但是還是迅速地整理了隊列,俯身接命。

金英道:“今日左順門之事,群臣言行逾矩,逼迫朝廷,然殿下念群臣所持體國之心,亦為社稷而行,故在朝後,特入慈寧宮,與聖母皇太後商議後,曉諭爾等。”

剛一開口,在場的重臣便是心中一動,其他的朝臣也立起了耳朵,金英這話說得模模糊糊,但是群臣聞弦歌而知雅意,立刻聽出了其中隱含的意思。

土木之事乃是天子一力堅持親征所致,若要處置,必要顧及到天子一旦回來之後的態度,或許,這才是郕王殿下一直猶豫不肯決斷的原因?

畢竟天子對王振的寵愛人盡皆知,萬一郕王現在處置了王振一黨,到時候天子回來,郕王豈不是要被天子記恨?

想通了這一節,許多朝臣的心中之氣頓時散了不少。

這麽說的話,他們的進諫還是有用的,這不,郕王雖然生氣,但是還是趕忙進宮去找太後去了。

天子再寵愛王振,也要顧及太後的態度,有了太後作保,恐怕郕王才敢真正處置王振一黨。

當然,這是大多數官階不高的官員想法,頂層的九卿大佬們個個心知肚明,郕王殿下的性子,要是會擔心這個才怪……

金英沒管底下心思各異的群臣,清了清嗓子繼續道。

“群臣所諫土木之事,實乃王振一黨弄權辱國所致,命錦衣衛會同刑部,大理寺,即刻將王振一黨鎖拿下獄,王振,馬順,毛貴,王長隨,王山等人,即行抄沒家產,一應人等,由大理寺主持,會同刑部,都察院三司會審,判罰之後再行上奏。”

這話一出,底下群臣放下小半的心,算是徹底放下了。

同時,他們也更加肯定了自己先前的想法,三司會審是朝廷審理要案大案最權威的程序,但也是在文臣手中掌握的。

以如今朝局上下,對於王振一黨的洶湧輿論,他們到了三司大堂之上,又能有什麽好處,到最後還不是要按朝臣所進諫的一樣,抄家殺頭,甚至株連九族?

郕王殿下這麽鬧騰一番,又是去慈寧宮和太後商議,又是要三司會審才敢定罪,無非不就是擔心天子歸來之後秋後算賬嗎?

好吧,這麽一想,群臣心中的那點怒意頓時就散了個幹凈,還有心思機靈地,又開始憂慮。

郕王殿下總政秉國,這樣的身份尚要如此謹慎,那麽對於他們這幫一力進諫,甚至不惜當眾錘殺王振一黨的朝臣,萬一天子歸來,又會不會被追究呢?

按今上那個重情重義不講理的性子,倒也並非不可能啊……

不過無論如何,這件事情總算是定了下來,群臣也暫時松了口氣。

但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金英的話頭還是沒停,而是繼續道。

“至於土木之後,幸存而歸的勛戚大臣,雖有屈從權勢,不勇不諫之罪,但念及朝廷尚在用人之際,暫且不予處置,令其閉門思過三日,削官一等,仍留於各衙門聽用。”

這……

群臣沒有料到,郕王會選在這個時候提起這件事情。

底下的一幹勛臣自然是大喜過望,但是一幹朝臣臉色卻是陰晴不定。

雖然勛戚已經交出京營,但是就算拋開打壓勛戚這一點不談,處置這些隨行逃歸的大臣,也是給土木之事定性的一個很重要的標志。

畢竟如此大事,若是隨行之人不處置的話,何以警戒後人?

萬一以後有心懷不軌之輩,動不動就蠱惑天子出征怎麽辦?

何況,從私心來說,歸來的這些大臣,除了勛貴,也有不少是文臣,他們若是不被處置,那朝中便少了一批即將騰出來的位置,這對於現在從朝中的許多大臣來說,可不是什麽好事。

群臣底下憂慮不已,但是懾於郕王剛剛的威勢,暫時沒有開口,而金英接下來的話,則是直接讓他們閉了嘴。

“另有此次參與錘殺馬順等人,如今被押於詔獄的七名官員,雖犯大罪,但殿下仁慈,念及其本忠心為國,準其戴罪立功,一應人等,罰俸一年,俸祿降級一等,仍領原官差遣,派往沿邊各關隘巡查,協同守備,若此戰之後,有功於國者,可赦其罪。”

得,這下誰也別說誰了!

勛戚那邊,郕王殿下輕拿輕放,文臣這邊,也是打個巴掌給個甜棗。

對於文臣來說,這七名禦史言官,是必須要保下的!

這不單單是臉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這七名官員,實際上是在代今日所有動手的文官受過。

當時的場面,郕王殿下明顯是要殺雞儆猴,若非他們挺身而出,只怕在場所有動手的朝臣,都難逃罪責。

以一己之身,救下朝廷百官,自己甘願承擔這等不赦之罪,是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