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朝臣勛戚(第2/2頁)

翰林院再好,也得能夠熬出頭才是資歷,若是被天子厭惡,一輩子都窩在翰林院裏修史撰書,那還不如直接外放當個知縣禦史去呢!

因此這些人,算是文臣當中,比較靠近天子那一邊的。

對於他們來說,救回天子,意味著自己立刻就能夠受到重用,接替那些部院大臣,而不用按部就班的一步步往上爬。

這同樣也是一個極大的誘惑!

當然,身為文臣的一員,他們不可能在明面上表現出來。

畢竟,江山重於天子,是文臣的基本盤。

但是他們顯然也不會像於謙這樣的部院大臣一樣激進。

所以陳循的觀點,事實上代表了大多數侍從之臣,以及一部分官位不高的大臣的想法。

不必像勛戚那樣一味退讓,但是也不能像於謙一樣,全然拒絕。

邊鎮國土固然重要,連商量都不可能,但若僅是金珠財帛之物,為了救回天子,給便給了。

甚至於,只要能夠救回天子,再過分些的條件,也未必便不能答應。

對於朱祁鈺來說,要將朝局上下擰成一股繩,首要要解決的,就是這些侍從之臣。

對於勛戚,一來他們本就理虧,二來他們的利益和朱祁鈺相悖,借文臣之手打壓便是。

反正勛戚的根本是爵位,除了天子之外,沒有人能夠傷及他們的根本。

在這個當口,文臣的大棒,足夠讓他們乖乖聽話,不敢鬧出什麽亂子。

但是相對而言,這些侍從之臣就麻煩一些。

他們本身就是文臣的一員,而且皆是進士出身的清流之臣,同年,師生,前後輩,各種關系盤根錯節,因此不可能動用強硬的手段。

除此之外,這幫人雖然沒有實權,但是在士林中有強大的影響力,稍不注意,就會鬧得人心動蕩。

朝廷要固守京師,輿論方面必須要關注。

大明朝讀書人的地位很高。

大多數的百姓,對於這種大事的看法,都會受到周圍讀書人的影響。

這些底層的士子,恰恰是翰林院能夠影響到的。

換而言之,通過在士林當中的影響力,在某種程度上,翰林院能夠影響民情民心。

要穩定京師,他們的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今天,朱祁鈺必須徹底的打消他們心裏的小九九,將整個朝局都擰成一股繩。

這也是他所有計劃當中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