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93 筒車(第2/2頁)

王葛笑笑,走到另側墻邊,開始鋸竹。

前世歷史中,比“翻車”先進一步的水車,被稱為“筒車”。筒車發明於隋,唐朝時升級,元明時再次改良。

關於水車的知識,王葛很慚愧,僅知道這些。這還是前世跟一個擅制微型水車的老匠人學藝時,專門查閱才記住的。

這些年在賈舍村,王葛一直沒機會靠近賈地主家的水車,曾經最近一次距離,也只是看到大概樣子,知道屬於最老式的翻車,然後被佃戶攆走了。

她一直不敢制微型筒車,就是因為連這個時代的翻車都看不到具體模樣,何談“突發奇想”去改造?

再者,微型筒車真的就是透露個原理。將其放大、成為能灌既農田的真正筒車,還需“天車匠師”的鉆研、實物打造、一次次利用水流推動的沖擊力去試。

翻車與筒車最大的區別,就是動力不同。翻車必須由人搖、腳踏、或畜力拉來帶動刮板鏈條;筒車靠水流沖擊為動力,轉輪上的每個小筒依次入水、轉至頂部後自動傾斜倒入竹槽,而後進行農田的灌既或其余用途。

筒車不如翻車的地方,是必須因地制宜,必須建造在水流落差大的地方(比如飛流峰瀑布),或水流湍急的河岸邊。

王葛一邊回憶前世的制作過程,一邊削竹筒。她只制十個竹筒,它們大小必須相近,這樣蓄水時動力才能一致而連貫。然後用鐵釘鑿眼,楔進竹棍,制成最基礎的轉輪。

受時間、材料所限,她要做的,僅僅是能透露筒車的運行原理即可,不需要美觀、復雜。只要保證竹筒轉到滾輪頂端後、能傾斜瀉入固定位置的水槽中即可。另外,再制一個竹筒小人,水車轉輪中間的軸延伸出來,跟竹筒小人的手部相接。

如此就會造成水車轉動多快,竹筒小人忙碌多快的有趣樣子。

不知何時,虎子站過來。王葛用手撥拉筒車轉動,竹筒人跟著忙活。她問:“咋樣?像不像?”

虎子心想:頭等匠工能把水車仿的如此粗糙、如此不類,也是不易啊!

於是找了個最善意的破綻,提醒:“嗯……這水車運行的道理,是不是反了?不是人力搖,帶動水車麽?怎成了水車先轉、而後帶動人……水車先轉……帶動人力?先轉?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