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49 雕刻為道(第2/2頁)

二人重新坐後,劉泊道明來意:“這對簪頭上的『竹』字,蘊含一種奇特運筆之法,我臨書揣摩,感受始終太淺,所以想請王匠童再雕刻別的字樣。”

“竹字?劉阿兄看岔了,我一村野女娘,根本不識得『竹』字。每個簪頭,均為三片竹葉。”

劉泊正覺遺憾,王葛再道:“不過我可以當著劉阿兄的面再雕刻一次。”

劉泊性格清明遠達,求不到所求,不過霎那遺憾。求到了,也不過微微歡喜。“多謝。”

王葛將工具凳上的勻刀取下,先在磨石上將鋒刃磨利,再像上次一樣,用布條纏住粗端,以尖端的刃代替刻刀。

只需雕字比制簪更簡單。她在雜物屋隨便找個巴掌大的竹片,然後把工具凳搬到劉小郎跟前。她跪坐對面,沒有廢話,直接下刀!

雕刻!

王葛說不認識“竹”字肯定是撒謊,但她確實不會雕刻其它瘦金體字。前世還是王南行時,她哪有時間學書法,瘦金體“竹”,是家裏傳承下來的基本功模板之一,小輩們從拿刻刀起就照著雕刻。所以劉泊現在入目中的“刀尖生花”,不過是賣油翁的“熟能生巧”。

不多時,兩個“亇”比鄰而立,她將多余竹料削的只剩下托著“竹”字的底座。吹去竹屑,正是瘦硬有神之“竹”,可她絕不會承認。

劉泊沒想到目睹雕刻過程,真讓他又增添一分悟。回去後他且也試試雕刻之道。

對,雕刻……或許本就為道?

劉泊就這樣出神端坐。

王荇抱著竹壺過來,王葛沖阿弟一“噓”,接過竹壺。剛才的兩碗竹葉水誰都未動,落進幾根竹屑,王葛不急著換水。很明顯,這少年郎正處於一種奇異的類似“悟”的狀態。

劉泊很快回神,問道:“九月下旬的匠工考試,王匠童是否敢下場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