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得道矣!!!(第3/4頁)

就連天下一統,都已經是十七年前的事情,和平時代,在五十多年前的妖界之戰,早已經逐漸化作了傳說,這個時代,是壯闊的時代,是恢弘的盛世,百姓安居樂業,有所追求,有誰還記得,當年那個持劍縱橫來去的一十六歲少年道人。

總是這樣。

我們的生死和冒險成為了故事,故事最終伴隨著時間成為了傳說。

傳說會在某一天升華成為神話,而最初我們的烙印和原型,也將徹底消失不見,唯獨在遙遠歲月之後,有簡短的文字留下,內裏蘊含著曾經的波瀾壯闊。

只是旁人讀來,這樣驚天動地的見面,不過只是單純的一句話而已。

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見老子。

——《莊子·外篇》

……

當丘再度見到那老者的時候,神色越發謙恭起來,老者仍舊穿著一身的黑袍,仍舊是淺灰色的對襟裏衣,白發已如銀,玉冠束發,一眼看去,幾乎有些分不清楚那一枚昆山之玉石鑿制的玉冠和老者的頭發。

丘恭敬拜見,和之前的兩次拜見不同,這個時代的丘,早已經是名動天下,是絲毫不遜色於這老者的大賢人,他的弟子徒孫們開辟了這個時代之後的文脈,而他來到這裏,拜見那位九座石碑前最為德高望重的老者。

這幾乎在一瞬間引爆了整個人間。

李威鳳不得不下令,讓諸多護衛維系秩序。

卻未曾想到,今日十之八九的護衛直接請了假期休沐,有不允直接說自己吃壞了肚子,沒法子當差,等到掌管此事的長官離開之後直接爬墻離開,而後在下一個轉角處遇到了同樣流出來的長官,彼此尷尬一笑。

可惜,可惜。

論道之事,仍舊是沒有公之於眾,不知道是覺得修道問道,切記好高騖遠,還是說因為其余原因,這一次的論道和十七年前一樣,還是兩個人,白發蒼蒼的老者,還有那位五十一歲的丘。

記錄者為莊周。

這一次的論道,持續了三月之久。

比起往日,都要長!

有人詢問後來的莊周,問他親眼見到了這樣一次前無古人,往後估計也不會有後來者的論道,為什麽自己不精進修行呢?莊周緘默許久,而後負手而立,慨然嘆息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這一句話好悲傷。

人們覺得,這位散漫的道門先賢也是有認真的一面的。

人們想著,這位天資縱橫的道門前輩,在親眼見到那一次論道之後,恐怕也是覺得心中有遺憾,有悲傷吧,我的生命是有極限的,而知識廣闊無邊。

旋即就聽到這位道門前輩補充了下一句話,道: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用這麽寶貴的生命去追尋沒有極限的大道,簡直就是傻逼撲街仔。

彼時有言,貪生畏死,即詐【僵仆】佯病。

這種反差直接讓旁人呆滯。

而莊周很自然而然,且理直氣壯地把這句話記錄下來。

放在了——《養生篇》。

學?

學這玩意兒是學不完的啊,該吃吃該睡睡,別多想。

至於這一次論道的結局,莊周也記錄在了自己的文字之中。

【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爭於所乎?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孰居無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機緘而不得已乎?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雲者為雨乎?雨者為雲乎?孰隆施是?】

【子不出三月,復見】

【老子曰——可,丘得之矣】!

這些文字被莊周記錄於自己的傳承之中,而對於這一篇的名字,彼時也已蒼老,自得無上逍遙境,卻懶散不求長生的莊周沉默許久,帶著對於過往的懷念,對於過往的懷念,他沒有流淚,只是大笑而歌,寫下來了名字——

【莊子·天運】!

他落下筆,恍惚還記得當年老者垂眸含笑說出來了那句話。

“丘,得之矣!”

而並不只有莊周被這四個字裏面的欣喜,期許,坦然,以及放下的豁達所震動,在那一天,藏書守對面的深山上,穿著青衫的男子垂眸看著這一切,他提著酒壺,看著那老者溫和笑著起身,看著丘拱手行禮,老者拍著他的肩膀。

然後老者走出來了。

兩個人,明暗在交錯,仿佛歲月在碰撞。

那一瞬間,老者走過了丘。

老者的白發垂落,雙目溫和。

諸子百家皆專其一節,道家則總攬其全!

百家之綱領,萬物之道祖。

道家!

丘雙手拱手行禮,一絲不苟,極為鄭重。

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夫子也!

尊萬世之師,開一脈先河。

儒家!

此刻在歲月之中交匯了。

莊周在旁,心中潮湧,波瀾壯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