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吃得好了,老師傅滿意了,也有閑心指點李賢東兩句,“東家,你這個房子,明天安好柱頂石之後,主體地基便算做完了。接下來,就墻體建築,你打算咋整?”

窮苦人家蓋房子,自己搞點泥胚土磚不講究,但是那樣的房子不穩固,大風大雨的時候扛不住,壞的快。

稍講究一點的人家,是像李賢東這樣,請了專門的建房師傅來帶著幹活。尤其是砌台基、安置柱頂石這幾步做好了,可以做到“房倒屋不塌”。

但這樣有手藝的老師傅,難找,找到了盡不盡心,一般人也看不出來。

因此,老師傅能這樣說,起碼他是會盡心,不藏著掖著的了。

“咋整?”

李賢東摸摸頭,有點迷糊,不過他還是按著自己的意思說了出來,“你也看到了,我打算先蓋四間正房,東西各兩間廂房。倒房暫時不用了。”

老師傅看李賢東撓頭的樣子,便知道李賢東沒啥想法,想到李賢東家盡心的飯菜,便開口說道,“你請我過來,我便給你詳細說說。”

“我看你買的石頭,都是好石頭,便知道你是下了本錢要建一個能傳給子孫後代的好房子。既如此,我便給你提幾個建議,都是城裏建房子的實用樣式,你細想著,要不要用。”

老師傅此話一出,四散蹲在地頭的李家漢子便都悄摸摸聚攏過來,這老師傅建的房子多了,他說的建議,必然是好建議。

跟著王氏收拾碗筷的李小寒也放輕了手腳,豎起了耳朵。這房子住得舒不舒服,關系到了接下來的生活幸福程度,李小寒也是十分關注的。

老師傅知道眾人都在悄悄偷聽,不過這也是他的目的之一了,咂咂嘴巴繼續說,

“第一,要建火墻還是建火炕。這火墻燒起來,整屋子都是暖的,這有火墻的房子,住起來是舒服多了。當然,火墻必然是比火炕貴的,也費柴火。但我琢磨著,你家可以先建兩個正房的火墻,大概多半吊錢就行了。以後家裏添丁進口了,娃出來了還得跟你們住幾年,幾年後再擴建起來也行。已無二兒七五兒吧”

李賢東知道師傅說先建兩間房是因為他家人口少,不過師傅說的也好聽,直說自己以後添丁進口,李賢東聽的也舒服。

“行。”李賢東點頭。

“東家你別著急下決定,這建房子是大事,你晚上再想想,我繼續跟你說。”

老師傅聽著語氣很淡定,“第二,你各處屋子之間要不要加個回廊,這回廊便是將各處屋子連在一處的走廊,廊上有瓦,這樣不管是下雨還是下雪天,你們在這個家裏都可以四處行走了。城裏大戶人家都做這個,就是多費幾個木頭和瓦片錢。”

李小寒想到了自己前世去遊玩蘇州園林看到的那些回廊,實在是方便,起碼下雨了從一個屋子跑到另一個屋子不用再穿什麽蓑衣了,平日有什麽需要晾曬的,家裏沒人的時候也可以放在回廊裏。

“第三,你家堂屋,要不要給你刷個三合土水泥啊。這泥地嘛,踩在腳上都是泥,用久了還容易坑窪不平,城裏都是鋪青磚的,你鋪個泥,就是我們砌磚那三合土水泥,相對便宜,也整潔,亮堂。”

“行,就這麽多了,東家你想想,要怎麽整,你想好了告訴我們。”

“哎,哎,我知道了,師傅,我認真想想。”這三條建議,李賢東都很心動,就是這東一點西一點的,超預算了呀。

李小寒也很心動,尤其她師傅說堂屋鋪泥地,她想在西南角的廁所也鋪上。她受夠了這古代的黃泥地挖個坑當廁所。

而且,這師傅的三合土水泥是可以防水的,她是不是可以讓她爹建個洗澡房。用個木盆子裝水擦,其實真的擦不幹凈,沒有花灑自來水就算了,能痛痛快快的用桶裝水洗澡也行了。

可是,怎麽樣才能說服她爹同意呢。

而且,她家裏的錢,要留著給王氏吃藥,剩余的還夠不夠?

有前世的經驗,李小寒知道這買房裝修預算總是刹不住車的,但是真的很心動啊。

搞錢,搞錢,怎麽搞錢呢?

突然覺得還是得上山再看看有沒有三七才行。

老師傅的建議說出,其實不止李賢東一家,其他李家漢子也在想,這師傅的建議好啊。

如果自己家建房子,能不能也這麽建?

這效果是不是真這麽好?

希望賢東哥/賢東叔就這麽建,到時候看看效果就好了。

今日的下午,眾人各懷心思,心神不寧。

李小寒跟著王氏在倒騰下午的飯菜,還在想著怎麽搞錢

王氏晚飯的青菜本來準備的是炒絲瓜,想了一想,加了一個雞蛋。按照李小寒說的,先把雞蛋加水攪勻,然後再炒,這樣炒出來的雞蛋嫩黃嫩黃的,分量還多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