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采完三七,李小寒吊著的那口氣才放回肚子裏,心跳得才像是自己的。

只是又哭又跑,情緒體力都消耗過度,十分乏力,李小寒深呼吸緩了一口氣,才說話,“爹,娘,今日采了這幾棵三七已經夠了,先回去吧。”

不然人困力乏,在這森林裏久留怕出意外。

果然,聽見李小寒的話,李賢東和王氏呆呆點頭,想來也是虛得很。

一家三口攙扶著從山上下來,李小寒趁機說道,“爹,等會祖父他們說分家事,如果我說什麽,你們要聽我的好嗎?”

“小寒你要說什麽?”李賢東不解的說,“你輩分小,莫忤逆你祖父,對你名聲不好。”

這個世道,有時候一個孝字可以壓死人。不見李賢東遭遇這麽不公的分家,也只能在親娘墳前哭一哭自己的委屈,如果沒有李小寒,只能搏命去采那傳聞中的人參麽。

“爹,你放心,只是祖母托我問一問祖父話。”李小寒寬慰她爹道。一時半會之間,改變不了她爹的思想的了,不如借一借她親祖母的名義。

果然,聽見自己親娘,李賢東不說話了。

一行人攙扶著回到家,李家其他人已經在家中了。

見了李賢東,李生禮臉上先是露出了一個放松的笑容,沒有出事,名聲保住了;

只是放松過後,眉眼間又閃過一絲惱怒,大兒子是想拿死來威脅他這個老子嗎?

最後,在看見李賢東紅腫的雙眼後消弭開去,終究是親生的父子,沒必要鬧得這麽絕,讓人看了笑話。

要不是李小寒極專注的留心自己的祖父,還真是看不出來她祖父這一瞬間的情緒變化。比如她爹娘,就低著頭,麻木的往前走,不敢面對,不想面對。

李小寒繼續掃過去,廚房門口倚著的是繼祖母陳氏。陳氏手握一個水瓢,臉色極力偽裝平靜,但是眼神先是露出三分憤恨,然後變成掩蓋不住的得意與喜悅。

這個家裏,最想分家的應該就是繼祖母陳氏,畢竟自己這一房,對陳氏來說就是外人。

不過繼祖母陳氏一直走的是潛移默化的枕頭風路線,這突然提分家,必然有一個人做了引子,推動了整件事情的加速發展。這個人,很可能就是被朱秀才收為弟子的堂哥李才榮。

李小寒不由自主的目光搜索自己的堂哥李才榮,此刻李才榮站在堂屋前,十三歲的少年,一身青色棉長袍,束發,身形瘦削,帶著一股農家人少有的斯文氣。只是面色略顯蒼白,嘴唇緊抿,眼神變幻莫測。

也是,堂哥要走科舉一途,自然更在意名聲。萬一自己一家真的出了什麽事,李才榮這科舉之路算是斷了。

不過,以前以為自己大堂哥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子,現如今,才發現大堂哥居然還是有名有姓的劇情人物,比自己一家子配角的配角重要多了,也有腦子多了。

說起來,也很好理解,自己爹畢竟是長子,自己娘也隔三差五的吃藥,萬一真懷上了,生出兒子來,按照族規,那家產便妥妥都是自己這一房的。

堂哥如何能放心,趁著入學這個機會,趁著自己一家沒個男丁,舍棄了自己一家壯勞力,也要將家分了吧。

再看看其他人,李小寒心中嘆一口氣,看來很可能是已經商量好,她爹是最後被通知的一個了。

李小寒心中思量不停,手下動作也不慢,牽著王氏的手,把王氏送入房中,“祖父祖母,我娘有點不舒服,我先送她回房歇一會。”

李賢東聽聞,腳步一拐,也跟著進房。一家三口,竟然連背簍都不放下,躲進房中不出來了。

李賢東一家三口躲進房裏,李生禮陳氏都沒有阻止,其他人自然也不敢多話,一家人,沉默的幹活。沒有人關心李賢東一家,也沒有人抱怨,好像李賢東一家三口就不屬於這個家的一份子一樣。

此刻,不同的娘生的血脈,在李家,分成了截然不同的兩派。

而房間裏,李小寒扶王氏坐下,然後輕輕把背簍底裏的三七根取下來,放到隱秘的地方,又把背簍裏的豬草擺回原樣。

放好三七後,李小寒見李賢東木呆呆的瞪著房梁,也不多勸,說再多也無用,這一場分家裏,感情受傷最深的是李賢東。

感覺也才過了一會,門外李才榮喊道:“大伯、大伯母、小寒妹妹,出來吃飯了。”

李小寒聽聲音,大堂兄的聲音已經恢復正常了。

越想這個堂兄越覺得不簡單,堂兄到底是如何操作上朱秀才入室弟子這層關系的?

朱秀才可是在隔壁村呢,平山村學堂裏可是有自己的夫子,雖然是一個老童生。

還有什麽時候開始謀劃的呢?

是在年初沒過童生試之後開始謀劃的嗎?

還是更早之前已經開始了?

畢竟,雖然族規沒有明寫,但是默認如果十四歲過不了第一場童生試,十八歲中不了第二場,族裏便建議量力而行,不要死磕讀書不識俗務,以免一事無成無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