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到任

津港市舶司公署。

暗紅色的衙門前, 市舶司副提舉董憲和徐廷傑都穿著一身從六品的官服,帶著知事、吏目、主簿、錄事以及本衙的衙役都站在門口,等著新上任的提舉新官上任。

八月天尚且還熱, 日光照得一眾人都有些心神不寧。

徐廷傑有些按捺不住, 問董憲:“這衙門裏頭提舉宅, 真的不翻修翻修?我怕這位提舉大人一會子翻臉不認人認為我們不尊重他怎麽辦?”

董憲拿著把象牙扇子搖著,額上沁著油汗, 他畢竟上了年紀,不過曬了這麽一會兒就已有些熬不住了,整個人都有些懨懨的, 他道:“放心吧, 這位小公爺一定不會住提舉宅。官不修衙門客不修店, 這是慣例, 這位小公爺蔭監出身,家裏富貴,哪裏看得上這裏?你便是修了也是白修。”

“各地市舶司都是提督太監任提舉, 哪個不是另外買宅院園子修提督太監府的?”

“咱們雖然這裏蠲了提督太監,換成提舉,也是一樣。不過是上邊勛貴們找個近點的地方刷刷資歷, 津海衛離京城這麽近,恐怕到時候這位少爺在津海衛的地方都不會多久, 怎麽可能住在咱們這破地方,定是要另外買宅院園子的。”

徐廷傑有些忐忑, 但還是恭維著董憲:“還是董大人明白。看如今朝廷這風向, 以後各地鎮守太監都要陸續裁撤了?”

董憲懶洋洋道:“這是天子英明啊, 前朝設鎮守太監, 那是天子耳目, 主要也是為了節制藩王,如今藩王都撤幹凈了,太監們幹政,總不是好事。再則,這樣肥水衙門,勛貴們自然也想分分羹。”

“但你也別擔心,這位許小公爺,那是來刷資歷的,就咱們這仨瓜倆棗,他看不上。早打聽過了,他是個花錢如流水的主,一擲千金,據說直接大手筆給工部捐了十萬兩銀子,就為了給他生母換誥命。”

徐廷傑眼睛都瞪圓了:“十萬兩!這誥命還能捐?不是早就不讓捐官了?”

董憲道:“誥命麽,本來請封就行,問題就在於靖國公這爵位本就是撿漏,他嫡兄無子死了,從天而降掉到他頭上,他又是個吃喝玩樂的,壓根沒上心,老太太也還在,沒個由頭,一直沒請封。倒是這小公爺長大了,孝心一發,就給工部捐了一筆,聽說外家有錢,那也就是人家的零花錢,手指縫裏漏出來的,朝廷一看樂了,本來就該頒的誥命,自然就賜了下來。”

這時站在後邊的知事廖士明湊了過來,笑道:“我還聽說他請順安郡王謝翡參加宴會,謝翡那時候還是王世子,帶了李梅崖過去,據說席面極奢費豪華。結果李梅崖那臭脾氣你懂的,當面就斥他奢靡無度,一時都流為京裏笑談。事情雖然已過了幾年,這事還時不時有人提起。”

董憲道:“順藩是徹底沒落了,保了個郡王不錯了。李梅崖估計當時也受了些牽連,聽說為著狎妓被貶去守城門了,都猜陛下一貫聖明,定不至於為這點小事貶斥閣臣,多半還是借題發揮。有人猜到是之前順藩的事,恐怕有些牽扯。”

徐廷傑道:“但前些日子看邸報,據說已又起復到都察院了,給了四品。”

董憲道:“李梅崖還是簡在帝心的,雖然是端藩出身,到底孤直,聖上好潔,他一心念著舊主,聖上反而就喜他這點忠直。就為著他那點名聲,聖上也要把這君臣佳話給留著。”

徐廷傑笑道:“幸而咱們地方官沒這樣的人,否則請客吃個飯自然是要盡力招待,倒還被踩著上名聲,說起來小公爺被打了臉,難道就這麽忍了?”

董憲道:“勛貴不比從前,還能怎樣?沒看到武英侯也只能老老實實去閩州當個海事學堂的老師去了,一門顯貴,嶺南王,又如何呢。”

廖士明砸了咂嘴:“人家有公主保命,又有個在皇上身邊的親弟弟,日子還是過得比我們舒服的。”

董憲呵呵一笑:“那還是給平南藩點面子的,勛貴們好好在祖宗余蔭下躺著過日子也就罷了。他們自也知道不能和我們這些正經科舉進身的官員比的,要我說小公爺來刷資歷,一任也不過是三年,咱們也都面上和和氣氣,好生應付著過去也便罷了。到底是個有錢的主,年歲也輕,聽說才加冠,哄好了咱們日子也過得舒服。”

徐廷傑心領神會,知道董憲其實這是看不起這新來的提舉,勛貴蔭監不提,還太年輕,哄哄面上過得去也就好了。

一貫老實沉默的吏目劉斌忽然道:“時辰到了,來了。”

果然街道上有馬蹄聲,眾人連忙整理官服官帽,站好了位次。

不多時便看到一隊護衛騎著高頭大馬,護送著一頂油幕馬車過來,垂珠銀頂、天青幕布,十分華麗。眼見著護衛們近了,都翻身下馬,便有兩個伶俐書童俱穿著綠色直身,眉清目秀的,從後面藍布馬車上下來,手裏提著木屜在馬車前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