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鹽稅制度(第2/4頁)

但如果殷家什麽都不說,到時候運海鹽的事情落在自家頭上,暮山縣那麽窮,鹽價還不能賣貴,那樣的話,運鹽折損和繳稅的成本都需要殷家貼補。

生意買賣有賺有賠,運海鹽這事穩賠不賺,一旦開始,殷家再有錢也扛不住日積月累的消耗,多則一年,少則半年就得把家底都貼補進去。

殷遙怎麽也不會用自己家去填補運鹽的窟窿,所以,只能絞盡腦汁地說服潤和帝,不讓他把運鹽這樁差事扣在殷家。

殷梨的想法與殷遙一致,盧家這是打算割殷家肉填自家的庫房,所以這樁事情萬萬不能同意,還要想法子推脫。

忽然,殷遙有了主意:“啟稟陛下,奴不敢有半點欺瞞,只因家中未曾做過鹽運的生意,家父只是按照一般路運和水運的成本做的估算,難免有偏差。”

“奴覺得此事關系重大,小心考量才是上策。”

盧湛收到潤和帝的眼色,問:“何為上策?”

殷遙力持鎮定:“啟稟陛下,奴見識淺薄,著實現醜。可以找人在各產鹽地購買一馬車海鹽,試各種盛裝容器,然後分水運和路運、經各條路線運至暮山縣。”

“現在三月,一路過去可能遇到各種狀況,到達後計算折損與成本。每個月運一次,經過反復運輸後,才能算出折損和估價。”

潤和帝微微點頭:“如此甚好,但第一批鹽還是由盧家與書信同行,盡快送到暮山縣。”

盧湛恭敬回話:“啟稟陛下,海鹽與家書都已經準備妥當,只是……”

“說。”潤和帝怎麽會聽不出話外音?

盧湛繼續:“可是一車海鹽該如何分配,那些脖子粗或者不粗的人,是否都要吃海鹽?如果海鹽是藥,那必定要有合適的藥量。”

簡單來說,遠在暮山縣的盧滿不通醫術,沒法把握這個度。

潤和帝的心裏很清楚,飛來醫館的生活用度都太過優越,尤其是盥洗室和沖淋房、食堂等等,所以

醫仙們都不願下山,更別提坐馬車兩個月到達暮山縣,為那些病人診治、分配鹽量。

但盧湛說的是事實,所以潤和帝只能看著鄭院長,張了張嘴:“鄭院長,海鹽運送不易,還請醫仙們多多指點。”

鄭院長直接打電話給內分泌科主任張蕾,把運送海鹽去暮山縣的難題說了一遍。

一刻鐘後,張蕾拿著一疊A4紙就來了,走進護士站沙沙寫,然後交給譯語人崔樹:“你逐字逐句翻譯就行,一看就明白。”

崔樹認認真真地抄寫,改了三稿才算放心,恭敬地交到盧湛手裏。

盧湛小心收好,又向潤和帝行禮:“陛下,臣這就將書信送下山。”

潤和帝一擡手,示意盧湛稍等,環顧四周,最後問鄭院長:“鄭醫仙,不知魏家畫師現在何處?”

魏家畫師柴齊一直在醫院到處畫,找到他可不容易。

鄭院長打電話給監控室:“把魏家畫師柴齊,對,就是背著畫板到處跑的大郢人,讓他到搶救大廳來。”

監控的力量無比強大,十分鐘後柴齊背著畫本、腰間別著畫筆桶,叮呤當啷地跑進搶救大廳,恭敬地向潤和帝行跪拜禮,因為禮行得特別認真,畫本和畫筆桶掉在地上,發出不小的響動。

夾在畫本裏的大幅畫紙掉了一地,把老臣們看得一怔,畫裏的動物大熊貓、小熊貓和水池裏的金魚都完全寫實,冷不丁一眼過去以為是真的。

柴齊慌張地收拾畫頁,醫護們也替他撿畫紙,然後跪在潤和帝面前:“陛下,請恕奴失儀之罪。”

潤和帝和顏悅色地問:“你姓柴名齊,行十九,是吧?”

柴齊整個人都傻了,陛下說得這麽清楚,肯定是要治罪,跪伏在地瑟瑟發抖。

潤和帝向來語氣嚴厲,但笑意明顯:“孤向太子妃問起過你,太子妃說當初是賞識你的才華收留在魏家,是良民不是家奴,這三個月你作的畫早就超過魏家的要求,你現在來去自由。”

柴齊還是不明白,只顧著害怕。

“柴齊,你可願意進翰林院當畫工?”

“啊?”柴齊腦袋裏嗡嗡的,對自己這種無人問津的畫師來說,當翰林院的畫工就是一步登天了,這怎麽可能?

“不願意?”潤和帝早就看過柴齊所有關於飛來醫館的寫實畫,以前肯定看不上,但因為飛來醫館實在超出想象太多,只有柴齊的畫最貼合實物,漸漸的就越看越喜歡。

“奴願意!”柴齊太開心了,回答得特別大聲。

“免,起身,”潤和帝當然知道世家盤根錯節,也想知道鹽運路上會發生什麽,飛來醫館的那些機器沒電無法使用,也就沒法帶到暮山縣去。

所以,潤和帝覺得,柴齊這種從不修飾、力求逼真的耿直畫師,很適合做鹽運路上的“人體照相機”,但不論是人還是玉石,都需要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