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回家(第3/4頁)

夏芍誠心誠意再次和對方道謝,“媽就寄北一個孩子,寄北人在東北,也沒辦法總回來,就想著還是遷過去比較好。媽能有個人給她上墳,寄北也能有個媽。”

那人點頭,“應該的。”幫著把腐朽的棺材板又清了清。

本就是被騙的,陳福安對她和兒子又不好,人家兒子要遷走,現在又不是舊社會了。

陳寄北跪下來,小心將母親的骸骨收撿到紅布上,包好,背上身,“媽,兒子帶你回家了。”

他站起身,話語擲地有聲,響在這空寂的天地間。

“媽!你跟著兒子走,兒子帶你回家了!”

夏芍跟在他身後,眼淚倏然落了下來,“媽,我們帶您回家了!”

忽然之間起了風,嗚嗚咽咽,像是在回應他們的話。

兩口子就這麽走下了山,良久,眾人還望著他們的背影,滿是唏噓。

“沒想到當初那件事,他竟然是冤枉的。”

“誰又能想到。難怪安二叔那麽打,他都不認,也不去道歉。”

“安二叔也真是的,自己親生的兒子,給個帶來的背了這麽多年鍋……”

就連陳慶寶也愣愣站在那,半晌說不出話來。

那事發生的時候,他才五歲,只記得二哥偷了東西,哪成想……哪成想竟然是這麽個真相。

議論紛紛中,陳慶豐媳婦兒實在沒憋住,“我媽養了他那麽多年,讓他頂個缸怎麽了……”

話還沒說完,汪貴芝一個巴掌打了過來,“你給我閉嘴!”

要不是她,這些破事哪能抖出來?

要不是她,這麽多人在,還有讓三叔,說不定就能逼那白眼狼掏錢了。

現在好,人走了,當初那事也抖了出來,他們上哪弄錢撈慶豐去?

汪貴芝還不知道,偷東西這事一旦報案,就沒辦法私了。哪怕她們湊夠錢,把彩電還回去,陳慶豐也得判刑,頂多少判一點,何況她還湊不夠錢。

知道的夏芍不會說,陳寄北不會說,他們甚至沒打算再回陳家,回陳家莊。

下了山坡,正準備沿著村外的路離開,卻在村口碰到了陳慶揚。

陳慶揚已經聽說陳寄北回來遷墳了,皺著

眉,“安二叔那邊,你跟他說了嗎?”

“他有老婆有孩子,也不差我媽一個。”

陳寄北竟然笑了笑,雖說很淡,可別說陳慶揚,夏芍都沒有見過他笑。

陽光亮堂堂照在他身上,仿佛有什麽一直籠罩的陰雲正在漸漸消融,男人望向遠方的路,“我還背著我媽,就不回去了,慶揚哥幫我跟我爸轉句話,就說我祝他長命百歲。”

不知為什麽,夏芍想到了《血觀音》最後那個片段。

陳父現在癱瘓在床,需要人伺候,他祝他長命百歲,是想他好,還是想他不好?

不過好與不好都沒有關系了,接走母親,他連在這裏的最後一絲牽掛也沒了。

從此天大地大,吾心安處是吾家。

夫妻倆都沒再回過陳家莊,暫時安頓好陳寄北母親,卻買了東西,再次登門探望小姑奶。

這次夏芍仔細跟小姑奶打聽了陳寄北爺爺那個東家,“媽到最後,念著的還是去了北邊的哥哥。不管最終有沒有結果,我們盡全力,也算幫媽完成這個心願。”

“嗯,我們盡全力。”

兩口子費了番工夫,才終於根據小姑奶的只言片語,找到當初紀家的老宅。

一共三進的四合院,在當年絕對算不錯了。但經過戰火的洗禮,到底不見了昔日的光彩,院子裏電線交錯,還蓋了不少偏廈,也成了個住著十幾戶人家的大雜院。

這明顯就是建國以後沒有主,或者被國家強制沒收了,又租給了沒有房子的百姓。

兩人買了東西,挨家挨戶拜訪,問有沒有姓紀的人回來找過。住戶們都說沒有,兩人也不失望,又留了地址,拜托這些住戶留心,有人來找就把地址給對方。

哪怕他們一走,這些人就把地址扔了,只要有一個人留著,都有一線希望。

做完這一切,兩口子背上陳寄北母親,一路回了江城。

十二月裏,江城已經落了雪,不管路上還是山上,全都白茫茫一片。

兩人根據記憶找了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清幹凈地表的雪,在上面架起了柴堆。

這時候東北的土已經凍上了,如果有人去世,要麽把棺材停在山上,等春天開化了再埋。要麽就像他們這樣,架火堆,等火堆將土層暖過來,變軟了,再開始挖。

安葬好陳寄北母親,夏芍把兩個孩子都帶過來見了見奶奶,除夕燒紙,元宵送燈。

那燈是承冬和半夏親手做的,蘿蔔切寸許高掏成碗狀,碗中間紮一根牙簽。牙簽表面纏了棉花,油澆上去,灌進碗裏,用火柴點燃,就可以送到山上去了。

陳寄北親自帶著孩子上山去送的,回來的時候下了雪,父子三人身上都落了薄薄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