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2/5頁)

稍不留神便會打滑、失控並釀成大禍。

江玉珣一行人最終選擇騎馬向桃延郡深處而去。

只余部分必要物資由馬車馱載。

身為桃延郡太守的童海霖與他們同行。

剛到官道邊,江玉珣便看到了正咳個不停的他。

“童大人,您可是感染了風寒?”江玉珣上前有些緊張道,“雪一天兩天也停不了,您若是身體不好的話,便先在溪口城內休息一下吧。”

“……咳咳,不算什麽大事,”童海霖右手虛握成拳抵在唇前,“老毛病了,也沒什麽藥能吃。”

同樣在整理鞍韉的梁志為回過頭來說:“依我看童大人興許是還沒有適應桃延郡這裏的環境,這幾年只要下雨降溫,他都會咳嗽個不停。”

南北兩地飲食、水土還有氣候的差異都堪稱巨大,此前從未出過遠門且上了年紀的童海霖的確可能無法適應。

江玉珣正想再勸勸童海霖,但不等他開口對方已經翻身上馬緩緩地向前而去了。

走了兩步又回頭笑道:“我是一郡太守,總不能在這個時候掉鏈子吧?”

說著臉上的褶子也跟著一起皺了起來。

溪口城附近原本是一片沼澤,可如今煙瘴頻生的湖沼已經被修整一新,成為千畝良田。

一條條人工挖鑿排水的小溪、溝渠與村鎮相連,待到開春便能行船,童海霖所繪的圖紙正在一點點變為現實。

這都是他近年來在這裏做出的成績。

不同於當年那個遇到事後能躲多遠躲多遠的都水使者,如今的童海霖似乎真的已將桃延視作了自己的第二故鄉,並盡全力改變著這裏。

江玉珣明白他心情。

“好,”江玉珣笑了一下,也跟在童海霖的背後騎上了馬,“童大人切記小心腳下!”

“定然!”

……

馬蹄上裹了厚厚一層布料,勉強可以平穩地走在冰地上。

童海霖與江玉珣並肩而行,並趁著風雪的間隙和他聊著這附近的水田規劃,以及桃延郡百姓近日的衣食。

“官道損毀如此嚴重,溪口城內百姓吃的應該都是倉內的儲糧吧?這些儲糧夠嗎?”

童海霖咳了幾聲說:“放心吧,算上軍屯田在內,桃延郡的田地面積已經翻了一倍還要多!再加上今年和去年是都是大豐年,溪口城的糧倉已全被塞滿,完全夠度過這個冬季。”

梁志為也上前點頭道:“對,糧倉那邊在加緊舂米,每日定時定量分給城中百姓。”

新稻收獲之後,首先要進行脫粒、曬幹再存入糧倉,等到吃的時候再將其取出並去掉稻殼。

這樣才能保證稻米長時期儲存不變質。

“那就好。”江玉珣不由松了一口氣。

官道上的樹木已被清理幹凈,但幾日沒有走過人的道路,仍要比江玉珣想象中更加濕滑。

馬匹行進的速度一降再降,眾人出發的時候還能有一搭沒一搭聊上幾句,出城不久後卻不得不集中注意力,觀察著腳下的路面與馬匹情況,再也無暇分心說話。

行走的間隙,江玉珣頂著風雪朝官道兩邊看去。

沿途的村舍大半已經被冰雪壓倒,樹木也東倒西歪地橫在地上。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聽童海霖說這附近的村民早已在官道堵塞前便離開了這裏,或是去投奔親友或是去了學堂中避難。

-

風雪穿過曠野,吹僵了江玉珣半邊身子,裸露在外的皮膚也跟著發起了痛。

不知走了多久,童海霖終於眼前一亮看向遠處:“江大人,前面就是棱平縣了!”

江玉珣順著他所指的方向向南看去。

聽到後面傳來的聲音,騎馬走在最前方的應長川也停了下來。

雖隔著重重風雪,但眾人仍能看一道黛影橫貫於天際,擋住了烈烈的北風。

那便是位於桃延郡最南端,名叫“豐嶺”的山脈。

官道被樹木堵死之前,桃延郡下屬幾縣已將縣內詳細受災情況報了上來。

從那個時候上報的房屋倒塌數量便能看出,棱平縣就是整個桃延郡內受災最嚴重的地區。

來的時候江玉珣已經詳細看過地圖,並找到了緣由:

棱平縣正巧處於“豐嶺”的北麓,北下的冷空氣和南上的暖濕氣流就在這一帶交匯。

越不過豐嶺的冷空氣通通在此地沉積,時間久了便釀成大禍。

不過轉眼又有一陣狂風刮來,並於頃刻間吹散了天上的厚雲與官道上的風雪。

沒了風雪阻隔,官道兩邊的景象也變得清晰了起來。

不知是誰問了一句:“那是什麽果樹?”

童海霖立刻大聲回答道:“豐嶺附近是桃延郡內最大的柑橘產地,官道兩邊種的都是果樹。”

“先別著急向前走,”看清道路兩岸的景象後,江玉珣立刻翻身下馬向橘林中走去,並朝身邊人問道,“這幾日果樹可有人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