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3/5頁)

去領麥種的百姓越聚越多,等到鎮子上時已聚了二十幾人。

他們原以為自己去了便能領,沒想到了才發現官府門外的人已經排了足足百米遠。

百姓播種新麥的熱情,似乎遠高於眾人的想象。

如今新麥種已經分散到了軍屯田和怡河兩岸百姓們手中,只等過上幾天氣溫變低後便會播撒開來。

新的麥種與過往不同。

除了產量以外最大的區別就是食用方式。

既要推廣面粉,那麽磨粉的裝置也要提前配備到位。

後世小麥面粉推廣開來後,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小型石磨。

但如今一切都剛剛開始,官府必須為這群選擇種新麥的百姓與軍屯田備好石磨。

身著晴藍色夏衫的江玉珣緩步朝山上而去。

換上玄色便裝的天子就走在他的身邊。

除此之外,還有數十名玄印監跟在兩人的背後。

江玉珣已經提前派人在附近的山上修了一座磨坊。

今日他便要帶皇帝去檢查磨坊,若是一切順利便可迅速在新麥種植區推廣開來。

江玉珣一邊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前,走一邊對應長川說:

“……石磨就是用來磨面粉的東西。小一點的磨盤憑人力就可推動,但大一點的就要靠牲畜或者其他東西了。比如用風或者用水。”

風力磨坊與水力磨坊都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歷史。

但相比較而言,大周這片土地深受季風影響,風力並不穩定。

反倒是多山多水,就連最為幹旱的北地,都可依靠慈水修建水力磨坊。

故而江玉珣便決定直接把水力磨坊推廣開來。

說話間,一行人已經走到了新修的磨坊旁。

它由木板搭而成,正處於一條小溪之上,不仔細看的話與普通的房子沒有什麽區別。

爬了半天山的江玉珣不由長舒一口氣:“……終於到了,陛下我們先進去看看吧!”說著便向前推開了磨坊的大門。

“好。”應長川隨之點頭與江玉珣一道走了進去。

修建磨坊的小溪不過兩米寬,建在溪流上的磨坊也不大。

見狀,玄印監統領齊平沙便向屬下打了個手勢,示意眾人止步守在外面。

磨坊兩邊皆有木窗,剛一進門江玉珣便感覺到了絲絲的水汽。

他下意識向後看了一眼——這磨坊的上遊,正是一道小小的瀑布。

應長川似乎對這座磨坊很感興趣,他隨江玉珣一道向外看去:“磨坊為何要建在瀑布之下?”

“回陛下的話,”江玉珣立刻認真道,“這座磨坊靠的就是水力沖轉石磨,若想水力大,自然是水量越大、落差越大處越好。”他一邊說,一邊把手搭在了磨坊中央巨大的石盤上。

此時巨大的石盤正在水流的推動下緩緩轉動。

江玉珣幾乎盡了全身力氣,仍未阻止實盤的動作。

“陛下您看,這便是水流之力,”介紹完後,他又指著磨盤下方說,“在這裏能看到底下的小溪。”

應長川順著石磨底部的間隙向下看去。

——小溪內有一巨大的木輪橫臥水中,此時木輪正被溪水推著緩緩轉動。

它的上方還有一根木柱,並以此與磨坊內的石盤相連接。

此時二者正在同步轉動。

水磨的結構極其簡單,一眼便能看出八九分。

江玉珣一看應長川的神情便知,他絕對已經明白了這磨坊的工作原理。

“陛下,這種小型水磨坊橫跨於溪流之上,而若是在北地慈水邊的話,就不能這樣建了,”他一邊說一邊皺了皺鼻子,“那麽做成本太高,完全沒有必要。”

慈水最窄處也有數百米寬,自然不能修建這樣的“橋屋”式磨坊。

小小的磨房裏只有江玉珣和應長川兩個人。

伴隨著耳邊潺潺的流水聲,江玉珣索性直接蹲在地上,借樹枝在木板上認認真真地畫了起來。

同時側身為應長川騰出些向下看的空間。

他原以為天子會站在此處靜觀自己手上的動作。

誰知緊接著應長川竟也隨自己一道輕輕地蹲在了地上。

他的動作不緊不慢,甚至稱得上優雅。

兩人的氣息忽然在此刻貼近。

看到熟悉的玄衣,江玉珣當即睜大了眼睛:“……陛下?”

“怎麽了?”應長川不以為意道。

江玉珣誠實問道:“您怎麽蹲下來了?”

你可是皇帝好嗎!

應長川輕輕地笑了一下,忽然側身看向江玉珣的眼底:“無妨,這裏只有我們。”

淡淡的龍涎香在這一刻被風裹著吹到了江玉珣的鼻間……

此時,玄印監就守在磨坊外。

而自己竟然與天子一道……偷偷地蹲下了身。

江玉珣的心中忽然生出一點詭異的刺激感來。

微涼的水珠穿過窗,伴隨著“我們”這兩個字輕輕地落在了江玉珣的脖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