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2/5頁)

“原來如此……”玄印監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江玉珣的年紀雖小,平常也很好相處,沒有一絲半點的官架子。

但是他的言語之間,卻自帶一種令人信服的力量。

無論他說什麽,玄印監都覺得靠譜。

“……對!”聽到此處邢治忽然深吸一口氣自葦席上站了起來,他略為鄭重地向江玉珣行了一禮說,“等到田莊外的大酒坊建好後,草民便想先去北地看一看。”

邢治細眉細眼,看上去有些圓滑世故。

但此刻他的目光卻格外認真,氣質也變得沉穩起來。

江玉珣連忙朝邢治回了一禮,“邢公子千萬不要如此客氣,”末了又看著對方的眼睛問,“去北地一事公子可有想好?”

邢治則緩緩點頭道:“我近來做生意雖做出了些眉目,但我深知這一切全是多虧了江大人的幫助。若是沒有江大人,絕對沒有我邢治今日的風光。”

他的語氣格外堅決,過往徘徊在眉宇間的紈絝氣不知何時消失得一幹二凈。

說起話來竟然有了幾分江湖義氣。

要不是玄印監中沒有酒,邢治此時定要一口氣幹上一大杯:“我時刻不敢忘記江大人賣酒的真正目的所在,更不敢耽擱朝中大計。如今昭都酒肆已經安排妥當,不趁著這個時候去北地看看,那還要等到何時?”

聽到這裏,江玉珣也跟著他一道笑了起來。

——人生來向往光亮。

生活在大周這樣的時代,且機會就放在面前,沒有人能忍住不去闖出一番事業。

“那好,”江玉珣也端起一杯茶,並朝著邢治高高揚起,“再過上幾日,我在昭都替邢公子踐行。”

邢治隨之一笑:“那我就不和江大人客氣了!”

-

來自克寒的使臣與大周簽下了一個大單。

他們需要的茶葉太多,自爍林運來還需要一段時間。

故而使臣便先留在了昭都,並在諸位郎官的陪伴下,於怡河平原上四處參觀了起來。

江玉珣雖然也想要借這個機會多多了解克寒,但如今已是尚書令的他,並沒有太多時間陪使臣參觀。

他先忙著安排人將從克寒來的馬匹運至北地軍馬場。

而後又迅速派人將培育好的小麥新種,與西域送來的麥種分送至各大軍屯田內,命他們大範圍育種並改粟為麥。

江玉珣並不著急推在民間大範圍廣麥種。

——此時無數百姓正在觀望軍屯田上的變化,自己只需用產量來說話就可以。

但若有百姓想要種麥,官府也會予他們方便。

趕在秋種開始以前,昭都平原上已經有零星百姓從官府領走麥種,準備在自家田地上小範圍地試種、留種。

……

怡河平原,月鞘山山腳下。

五六名百姓結伴而行,直沖著官道而去。

將要走出村寨時,有同村的人抱著竹籃站在半山腰大聲問道:“田伍一,你們這是要去哪裏——”

將要走上官道的百姓回頭高聲說:“我們商量好了,去鎮上領官府發的麥種!”

“你們想好了嗎?”現在半山腰的百姓鬼鬼祟祟地向四周看了一眼,接著快步跑來壓低聲音說,“今年不找巫覡算算嗎?”

眾人的表情突然緊張了起來。

大周實行“休耕”制,每年百姓都要劃出部分土地以備休耕之用。

過去每當播種時間來臨,百姓都習慣找巫覡提前蔔算一年的收成,並由他們決定今年於何處休耕,甚至於具體如何播種。

若是巫覡提前算出未來將是個大荒之年,百姓便會送上牲畜前去祭祀。

應長川登基後這種現象仍屢禁不止。

不等那個名叫“田伍一”的百姓回話,站在他身旁的女子便高聲道:“不找了!聽江大人的定然不會出錯,既不會出錯,那還花那些錢做什麽?”

“就是!”另有一人高聲應和。

“反正都是為了來年的收成,去官府領麥種不但不會被玄印監抓去服苦役,且還是免費的。總歸錯不了!”百姓一邊說一邊向官道走去,唯恐慢人一步。

“況且江大人都說了,這種麥子產量極高,”田伍一撓了撓腦袋,朝那位鄰人說,“且不管味道是不是真好,先吃飽不餓肚子再說吧。”

雖說今年怡河兩岸迎來了一場大豐收。

但對饑餓的恐懼仍植根於眾人的內心之中。

他們才不管這新麥種的味道究竟如何,只要產量夠高便好。

一年多時間過去,如今百姓格外相信江玉珣說的話。

“也是……”起先發問的百姓連籃子也不放了,“我和你們一塊去!”說著便向官道而去。

“走走!”起先說話的女子回身朝著眾人招手道,“去年沒趕上屯田墾荒的大好事,今年不能再慢了。”

“說得有理,我們快些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