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2/5頁)

江玉珣不由自主地攥緊了手中的簡報。

心中忽一點點愉悅了起來。

不等他順著這番話深思,莊嶽話鋒一轉又同車上兩人講起了為官之道來。

“……身為官吏,能力永遠都是第一位的。若說忠誠,朝堂上多少人都對陛下忠心耿耿,甚至於溜須拍馬者也不在少數。陛下為什麽器重阿珣?自然是因為阿珣能力出眾,能為陛下排憂解難!”他一邊說一邊看向莊有梨。

後者立刻點頭,將父親的話記在了心中。

“別光顧著點頭,”莊嶽重重地拍了兒子肩膀一下,“平日裏沒事便多看書,隨阿珣四處走走也好,別再沒事幹在街上閑逛了!”

莊有梨瞬間一慫:“是,是爹……”

接著,莊嶽也不忘朝江玉珣看去。

在官場上闖蕩多年的他,不由發自肺腑地向晚輩叮囑道:“阿珣如今雖得榮寵無數,但切記為人臣子要懂得低調,千萬不能太過張揚、太過驕傲。”

他的語氣無比真誠,江玉珣頓了一下隨之點頭認真道:“世伯說的是。”

莊嶽這是在委婉提醒自己,切莫讓應長川誤以為自己有借“寵臣”之名狐假虎威的意思。

說話間寧平倉已到。

馬車緩緩地停了下來,緩過神來的江玉珣收起簡報,隨著莊嶽父子倆一起向施工現場而去。

然而就在下車的那一瞬,江玉珣的腦海中忽然冒出一個念頭——

不對啊。

我似乎從來沒有張揚炫耀過?

搞事的人一直都是應長川啊!

-

寧平倉由城墻、道路、倉窖和管理區這幾大主要結構組成。

如今倉城的城墻已經初具雛形,內部倉窖也正在加速修建——它最終采取了歷史上最為經典的地下建造結構,不但修造成本較小,且取用糧食也更加方便。

糧倉雖然動工不久,離徹底建成還有很長一段時日,但江玉珣一行人所乘坐的馬車,還是按照規定停在了倉城之外,並未繼續向前而行。

他們在東倉門口下馬,經守倉士兵核驗過身份以後,方才徒步通過運糧的大道向寧平倉內走去。

“三位大人這邊請——”守倉的士兵帶著江玉珣一行人向西走去,他一邊走一邊為幾人介紹道,“按照計劃,寧平倉未來將建成倉窖三百座,其中大窖可以儲糧將近一萬石,小一些的倉窖也可儲糧數千石之多!*”

說著說著,士兵的神情也不由自主地變得激動起來。

一直在跟進此事的江玉珣轉身對莊嶽二人說:“未來不止昭都附近的糧草,南地的稻米也將會通過辰江與怡河,一起運至此處進行儲存。”

看到周圍這忙忙碌碌的樣子,莊有梨不由好奇道:“寧平倉多久能夠全部建成?”

“……全部完工,恐怕需六年時間,”江玉珣一邊說一邊向路邊走去,將最好走的地方讓給推著獨輪車的工匠,“不過寧平倉是一邊修一邊用的,最早今年夏季便會有第一批倉窖投入使用。”

莊有梨跟著點頭,並在父親的監督下非常認真地將這一點記載了本冊之上。

江玉珣則在這時向著四周倉窖區內正在忙碌的役夫看去。

大周百姓一年要服一月徭役,徭役一般就近征發。

故而役夫們普遍在家鄉附近維護、修整官道,或者從事其他簡單雜役。

修建糧倉工程量稍大於雜役,因此一個月結束後百姓還會多得一百個嘉鑄錢為工錢。

受此影響昭都附近的百姓都更願意來糧倉工作。

說完方才那番話後,江玉珣忽然覺得有些神奇——歷史上周、柔的最後一戰便爆發於六年之後。

糧倉的修建竟然也在冥冥之中與這場注定會爆發的戰爭產生了關聯。

……除此之外馬種改良也需要三到五年,算上往來克寒途中花費的時間,似乎也是六年左右。

聽完他的話,士兵跟著江玉珣點起頭來:“江大人說的是,眼前這座倉城由東向西修起。最東邊的幾座倉窖,如今已經修成了大半。”

說話間,一行人便已到了達他口中的東部倉窖區。

糧倉修建在室內,進門之後一個圓缸形的土坑便出現在了江玉珣一行人的面前。

毫無防備的莊有梨被眼前的土坑嚇了一跳:“這坑就是糧倉?怎如此之深?”

說話間他不由停下腳步,小心翼翼地向前方看去。

圓形的窖口直徑約有十四五米,深度目測有六七米。

窖口附近沒什麽遮擋,一眼看去的確有些恐怖。

“大驚小怪!”莊嶽看了兒子一眼,他一邊撫須一邊說道,“這有什麽深的?寧平倉內還有更大的倉窖沒來得及開挖呢。”

“最大的有多大?”

江玉珣想了想道:“將近三十尺深。”

“三十尺……”莊有梨輕嘆道,“假若這些糧倉修成並全部裝滿,我大周百姓怕是十年不必愁吃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