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2/5頁)

這似乎並非大周最常見的麻繩。

“陛下……”江玉珣小心開口。

應長川垂眸朝他看來:“怎麽?”

天色漸暗,被黃沙與毛氈濾過一遍的陽光變得格外昏幽。

江玉珣的發絲被風吹亂了些許,衣擺上也沾染了些許土灰。

他略有些不自在地抿了抿唇問:“那些繩子似乎並非麻繩?”

“嗯,”應長川瞥了一眼並輕聲道,“是馬鬃繩還有駝毛繩。”

江玉珣不由點了點頭,認真地聽應長川繼續往下講。

“用鬃毛搓撚出來的繩子要比麻繩更結實耐用,”曾經駐守澤方郡的應長川一邊回憶一邊緩聲道,“鎮北軍營中除了牛羊外還自養駱駝。每年春季士兵都要割掉駝毛制作繩索,駝絨則被制成禦寒的衣物。”

駝絨的保暖性能略高於羊絨,甚至更加耐用,自古就有“軟黃金”之稱。

前朝時,澤方郡每年都要進貢一大批上等駝絨送入皇宮。

應長川向來不在這個方面虧待軍士。

如今駐守北地的士兵冬天也可以靠它禦寒了。

吃圓肚皮的小羊掙紮著從江玉珣懷中跳了下去。

“這樣啊……”江玉珣下意識感慨了一聲,並客觀分析道,“陛下果真了解澤方郡。”

應長川雖然是貴族出身,但並不是養尊處優、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那種人。

江玉珣一邊說一邊低頭把瓷壺放回桌案。

白日裏最後一縷陽光透過毛氈落在了應長川的身上,正好照亮他微微揚起的唇角。

天子今日的心情似乎格外好。

-

大周正處於小冰河時期的末尾。

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裏,澤方郡的氣候變得格外寒冷、幹燥,附近的草場也隨之退化為戈壁,大片土地裸露在外。

往後一日,風沙依舊大。

出發折柔的日子即將到來,江玉珣與其他使臣便也不再四處亂跑,而是安靜地待在軍帳之中翻閱有關折柔的書籍。

“……這風沙什麽時候才能刮完啊。”

接連幾天不見天日,和江玉珣一起來到澤方郡的使臣心情也不由變得郁悶起來。

說完他便重重地嘆了一口氣。

正在煮茶的士兵朝著軍帳外看了一眼,認真回答道:“回各位大人,等到初夏草綠了風沙才會停。”

不是第一次來這裏的湯一蒙放下手中的毛筆,略微發愁地說:“這陣子正好是小麥拔節生長的關鍵時期,風沙太大恐怕會損傷它的根系。”*

江玉珣也跟著輕輕點頭:“若是曬不到太陽,它也難以長成。”

小麥生長要靠光合作用,一直照不到太陽的話它不但難發育好,甚至極其容易遭受病蟲害的影響。

說完,他不由低喃起來:“今年雖可湊合,但也不能年年這樣湊合。”

“江大人的意思是?”湯一蒙隨之朝他看去。

“必須想辦法固沙才行。”江玉珣的語氣很是堅定。

聽他這麽講,士兵有些為難地說:“不瞞大人您說,我們剛到澤方郡的時候就有想過此事,甚至還動手栽種了樹木。但可惜的是,那些樹都沒能成活下來。所以這幾年也就不再嘗試了……”

江玉珣不由抿了抿唇。

澤方郡雖然幹旱,但有大河穿行過境的它灌溉條件其實不差。

依他所見,郡內至少有一半土地可以進行農耕作業。

受到前朝“封禁虛邊”的政策與戰亂影響,如今的澤方郡到處都是沒有開墾的荒地。

再過一段時間便會有百姓遷至此處。

若要他們在此安居,必須盡最大可能改善郡內居住與農耕環境。

江玉珣不由輕輕地抿起了唇。

小冰期馬上就要結束,大周即將迎來漫長的溫暖期。

到那個時候,澤方郡的氣候必定要比現在更加溫暖濕潤。

大周北境的屯墾、開發本就順應歷史。

而人能做的除了順應和等待以外,還有推動……

“你們當年是如何種樹的?”江玉珣突然開口問。

士兵把茶壺放在了炭盆上,他一邊認真回憶一邊說:“挑選合適的樹種,種在河邊或是低丘上。”

江玉珣輕輕點頭,他們選擇的地方並沒有錯。

只是如今正處於氣候過渡期的澤方郡,暫時還不具備令樹木自然生長的條件。

……可是屯田已經開始,移民即將到達。

若是現在不做些什麽的話,等反應過來的時候,或許已經有一輩人的青春在黃沙中蹉跎了過去。

若是能以外力輔助樹木生長,八成能夠提前改變邊民的生活條件。

“江大人?江大人?”

見江玉珣坐在這裏發起了呆,已和他熟悉起來的湯一蒙笑著伸手在他眼前晃了一下問:“您可是知道什麽方法?”

南巡過後江玉珣給朝中官員留下了“博聞廣記”的印象。

說著說著,湯一蒙的眼中也隨之生出了幾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