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3/5頁)

爍林郡的太守府建在首邑最西側,也是整座城內地勢最高的地方。

當地官員走後,應長川不緊不慢地起身向窗外看去。

方才被留作記錄的江玉珣正準備退下。

然而他剛起身,便被應長川叫住:“愛卿以為爍林如何?”

爍林郡嗎……

如今海灃稻的事情還沒有落到實處,江玉珣本應該在這個時候旁敲側擊一下。

但是與流民打過交道,且剛見過當地官員的他,還是不由自主地說出了自己最直觀的感受。

江玉珣的語氣分外認真:“臣以為爍林郡這個地方,實在是太適合割據造反了。”

“造反”可是皇帝最忌諱的事情。

話音落下,江玉珣便下意識看了應長川一眼。

天子先頓了幾息,接著竟然也隨著他的話笑著輕輕點了點頭。

“的確如此。”應長川並不否認。

爍林郡這個地方距離大周政治中心太遠,且地勢極為閉塞。

最重要的是,連語言都不怎麽通。

至今大部分百姓都只知自己是“爍林人”,不知自己是“大周人”。

要不是當年的爍林國因為饑荒而出兵攻打前朝奪取糧食,最後被應長川率兵鎮壓,或許直到現在這裏還是一座獨立王國。

朝中雖然沒有人明說,可仍有許多人將此地視作累贅,並有著拋棄的念頭。

見應長川的看法和自己一樣,江玉珣不由稍稍放下心來。

他隨天子一道向窗外看去,末了輕聲說:“如今的爍林郡太守,曾是隨陛下一道打天下的親信,對朝廷忠心耿耿。但是之後的太守如何便難說了……”

現有體制下,太守不但掌握地方官員的任免,甚至還有不小的軍權。

若是擁兵自重可就麻煩了。

江玉珣已經在不知不覺間養成直截了當的說話方式。

他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話,是在質疑應長川的統治能力。

海浪聲不斷於耳畔徘徊。

夕陽在海上映出金波。

應長川轉身向江玉珣看去。

——大周年輕的尚書眼中既有憂慮,也有堅定與認真。

“愛卿可有什麽想法?”

江玉珣躬身行了一禮,忽然轉身朝著懸在不遠處的爍林郡輿圖看去:

“回陛下,除了教習官話外。臣認為還應當修整官道使其變得平順,同時打擊匪徒,並在官道兩邊設下崗哨保證官道安全暢通。”

要想爍林郡與大周融為一體,必先加強此地百姓與其他郡縣的交流。

更何況未來運輸茶葉,也要在官道上進行。

應長川緩緩點頭。

“除此之外,”想到這裏,江玉珣不由輕輕的笑了一下,慢慢將視線移至輿圖說,“最簡單、迅速的做法,便是調整爍林郡的地域劃分。”

“……地域劃分。”應長川不由將這四個字重復了一遍。

“對。”江玉珣認真地點了點頭。

不只爍林郡,大周現有各郡的領土劃分都與現代有所不同。

——後世省界劃分,依照的是“山川形便,犬牙交錯”的原則。

可是大周卻只有“形便 ”,不曾“交錯”。

這樣一來大周的每個郡,都是一個極其完整的地理單元。

只要情況允許,各郡隨時都可以形成地方割據勢力。

江玉珣說的概念直到數百年之後才清晰建立起來。

但是不等他解釋,應長川已然笑著緩步走向輿圖,在用手從最北端的兩座城鎮上撫過。

感覺他似乎已經明白了江玉珣的意思,並且想到要如何重置區劃了。

-

應長川自己是一個工作狂,身體更是像鐵打的一般結實,完全沒有一點後世推測的“嚴重過勞”的意思,但是其他人就不一樣了。

隨他一道南巡的大臣,有像江玉珣這樣年輕的,更多是上了年紀的。

這一路這舟車勞頓將他們折騰的夠嗆。

到了爍林郡後,不少人連站起來都頗為費勁。

這日傍晚,皇帝終於下聖旨令眾人原地休整一日。

結結實實累了一路的江玉珣原本想在房間裏躺屍,但還沒睡著便被莊有梨等人叫了出去。

“……阿珣,快來啊!你怎麽慢吞吞的?”見江玉珣掉隊,莊有梨不由轉身大聲道,“快!這裏又沒什麽好看的!”

失策了!

江玉珣不由絕望地向前方幾個已經化為黑點的人影看去。

你們竟然不是和我一樣,來這裏吹海風的嗎?

爍林郡首邑外是一片礁石海灘,行走起來極不方便。

但是這群生長於昭都的公子王孫此前從未見過大海。

腳下的礁石完全不影響他們的熱情。

話音落下,莊有梨就跑了回來,作勢要把江玉珣往前拉。

“不必不必,”江玉珣艱難地擡起手,亮出了自己方才隨手撿來的東西,“我在這裏撿幾個貝殼,你們先去前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