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第3/4頁)

“往後大周朝堂上,怕是再也沒有兩袖清風之人了……”

一壺酒五萬錢,一壇酒就可分成五壺……

錢賺得也未免太快了吧。

……去他的清廉如水、甕盡杯幹!

這一瞬,江玉珣忽然理解了丞相。

第一批酒三言兩語就銷了出去。

江玉珣迅速將收來的錢投入田莊之中。

余下那些供他吃穿用度後,仍綽綽有余。

看著自己賬上的余錢……江玉珣忽然體會到了一夜暴富的感覺。

與此同時,尹松泉也完成了怡河整修案,並經江玉珣遞至禦前。

這片土地上迄今為止最大的工程正式啟動。

天子率朝臣百官,騎馬立於行宮旁一座名叫“春皓山”的山上極目遠眺——

炙日自天邊照亮大地,長河隨之泛起金波。

夏種已經結束。

數萬名河工齊聚怡河兩岸揮鍬破土。

霎時間聲勢震天,壓過了洶湧的波濤。

江玉珣上前介紹道:“陛下,哪怕裁彎取直,怡河大部分河道仍會保留下來,從今日起河工便會開始加固那部分河堤,此乃當務之急。”

眾人的視線隨之落來。

江玉珣繼續說:“下一步是在怡河狹頸處開挖引河,等到枯水期切穿河壩,新河道便可貫通了。”

天子緩緩點頭,他忽然轉身看了江玉珣一眼,接著忽然揚鞭拋下百官催馬朝山下而去:“走,下山看看。”

江玉珣立刻跟了上去:“是,陛下!”

玄印監愣了一下,也連忙跟著下山。

春皓山下,是一片新建成不久的屋房。

其中一部分是工匠的居所,另一部分則是因工程而搬遷的百姓的新家。

這些房子是由官府統一建造的,雖然只是最普通的一進小院,但不知比怡河畔那些瓜棚好了多少倍。

應長川和江玉珣到時,正好遇到一群百姓用牛車拖著家具與糧食搬往新居。

見狀,天子突然停了下來,並饒有興趣地向前看去——

新居雖與老宅相距不遠,但無論如何百姓們都算是為了怡河“背井離鄉”了一場。

可是此時,一家人臉上不止沒有一絲不悅,反倒是喜氣洋洋的。

就連來幫著搬家的親戚,臉上也滿是羨慕:“……早知道今日,我家當年也應該把房子蓋在怡河岸邊。如今不但有了新家,往後還能賺怡河的錢!”

牛車上的百姓忍不住笑了起來,隨口應道:“這都是托小江大人的福!”

聽到這裏,坐在車後的小姑娘略微不解地問:“爹娘,我們家又沒有人會打魚,往後真得能賺到怡河的錢嗎?”

婦人笑著把她摟入懷中,一邊用蒲扇扇風一邊輕聲說:

“這還能有假?等怡河修好後啊,我們還住在新河道邊。到時候你可記得,無論春夏秋冬,日日都要上河堤上走一走瞧一瞧。若是遇到壞朽、水毀,一定要第一時間處理或者上報給官府的大人們。”

小姑娘噘起嘴巴:“可是我不會呀。”

“等過上幾天,會有工匠來教咱們的,”婦人揉了揉她的腦袋,替小姑娘擦去額間的汗珠,“到時候我們要學著巡查河道,還有護堤。”

牛車緩緩停了下來。

一家人從車上跳了下來,回過身搬起了東西。

親戚一邊幫他們搬米糧,一邊跟著補充道:“等到怡河通航以後啊,像你們家這樣住在河道兩岸,承擔護堤責任的人家,每年都能從河道上分得幾分利來。這可比單純種田好多了!”

他話語裏滿是艷羨之意。

小姑娘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聽到這裏,跟著一起來的玄印監不由一臉敬佩地向江玉珣看去。

他們雖然沒有參與此事,但也聽說了江玉珣特意安排了專人負責河道運維,以及打算分利於百姓之事。

和從前不同,往後這怡河河堤與通航情況,便與兩岸百姓息息相關了。

能從河事上分到錢,他們定會兢兢業業地完成巡堤工作。

被他們以這樣的眼神看著,江玉珣有些不好意思地移開了視線。

他迅速看了一眼天,轉過身朝應長川轉移話題道:“陛下,現在正是未時,太陽最烈的時候。怡河兩岸沒有什麽遮擋,為防止中暑,我們還是先回去吧。”

正午的陽光將江玉珣的臉龐照得格外白皙。

他額上冒出了一點汗珠,被太陽照得發出細碎光亮,黑亮的眼瞳也隨之輕輕眯了起來。

今日的天似乎是有些熱了。

-

應長川拽了拽韁繩。

玄色的戰馬隨之發出一陣嘶鳴。

他正欲轉身,卻我巧不巧地聽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

這家的男人回頭看了一眼親戚,用手指敲了敲腦袋說:“小江大人當時是怎麽說的來著……”

小江大人?

天子緩緩擡手,示意背後玄印監停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