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2/2頁)

此二人勇莽,似乎天生比旁人多了一個膽子,是破陣的不二人選。

……

這是姜月第一次真正脫離聶照獨當一面,比起守衛撫西的安危,人心安穩最要緊,這次聶照交代給她的任務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處理一些心懷不軌之人,這些人藏身在撫西六城的官員之中,是誰他們心中明鏡,還是真是朝廷的好走狗。

往日裏雖察覺有人暗中散播惶恐,但卻不能輕易動手,罪名說重不重說輕不輕,往小了說是膽子小杞人憂天,往大了說是煽動內亂。

殺之易有人埋怨他們暴戾不公,不殺卻達不到殺雞儆猴的作用,不如留待養成一遭處決,如今朝廷發兵蒼南,聶照領兵前去支援,是個極好的機會,對方必定會趁著撫西無主,大肆動作。

姜月的任務就是趁機揪出對方,殺一儆百。

聶照沒走兩日,城中的流言就已經甚囂塵上,無非是公孫家出山,情況不妙,朝廷絕不會放過像聶照他們這樣的亂臣賊子之類的話。

小瓦把消息傳給姜月的時候,她在書案上臨摹字帖,滿意地點點頭,事情果然如他們預想的一般進展了。

不過兩天,大街小巷就又傳出了聶照在蒼南一戰之中身受重傷的傳言,都督府急急忙忙辟謠,卻有人意外瞧見了姜月眼眶紅紅,臉色蒼白的出現在府前,就連往來的軍中人士都頻繁了,甚至還秘密召了木匠。

所有人心中都為之一寒,有了個不太好的猜想,卻不敢言說。

此時城中忽然一夜炫風似地刮起了流言蜚語,說聶照已經在蒼南一戰中重傷不治,即將歸西,還有謠言說朝廷大軍勢如破竹,馬上要攻破蒼南,隨後就要攻打撫西,俞傳俞烈,都督府屢禁不止,甚至為此將人下獄。

越是著急,就越是要掩蓋什麽,不說百姓,就連官員也惴惴不安,若朝廷真將撫西收歸,他們這樣的人不死九族都算是好的了。

他們紛紛向都督府遞帖子,卻得到閉門謝客的消息,甚至有人看見都督府的家臣,都趁著夜色卷著包裹跑路了。

一時氣氛更是詭譎雲湧。

阿葵和阿梅拎著包袱,趁著夜色鬼鬼祟祟在都督府繞了一圈,兩個人臉上驚恐防備的表情十米開外都讓人看得清楚,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是在做壞事。

姜月站在閣樓上,表情欲言又止,和阿蘭說:“下次這種事情,別找他們兩個了,這演技……”

阿蘭沉默,隨後也沉重點頭。

輿論接連又發酵了三五日,從聶照走那日算起,他或死或傷的流言已經傳了十幾日,掐算著時間差不多,姜月終於在一個夜晚,點亮了整個都督府的燈籠,眼眶用蔥水熏得通紅,召集了六城的主要官員。

這還是聶照走後,都督府第一次這麽大明大亮的。

所有人看到姜月通紅的眼睛,慌亂了好幾天的心更是提到嗓子眼。

李護不在,是李寶音替他前來的,她一個箭步上前,問:“六城之中流言四起,姜千戶此刻召集我們前來,難道就沒有什麽要同我們說的嗎?”

姜月斂眸,似乎失去力氣,疲憊道:“而今撫西和蒼南生死存亡之際,在座的各位都是心腹,此刻也沒有什麽是不能說的了,此番公孫家親自前來討伐,難免……”她欲言又止,“如今前線糧草匱乏,還請諸位不吝,大開府庫用以支援。”

堂下眾人心有戚戚,但如今他們和聶照是一條繩上螞蚱,聶照死了,他們也蹦跶不了幾天,自然應允。

只有兩人垂手而立,不置一詞。

姜月目光一瞥,厲聲問道:“王太守與郡丞為何不說話?”

“庫中無糧可放,千戶恕罪。”王太守拱手,動作比起往日的諂媚,多了幾分敷衍。

“無糧可放?那太守邀買人心,蠱惑視聽的時候,倒是出手闊綽啊!”姜月拔出佩劍,架在王太守的脖子上。

對方絲毫不懼,對她這個小女兒家十分輕蔑,手端在袖中:“我如何蠱惑視聽了?我所言哪句是假?還請千戶明示。”

郡丞依附著王太守,此刻面對姜月也絲毫不虛,聶照不在,她就是個紙老虎,有何可懼:“無論按照律法還是軍規,此刻千戶您把劍架在太守的脖子上,已經是大大的不敬,可下獄!太守大人心善,不與你這等小女孩計較。”

姜月也不氣,只是把劍從王太守的脖子,挪到了郡丞的脖子上,冷著臉割破了他心臟前的衣服,在對方嚇得六神無主之時,才緩緩開口:“果然虛長些年歲,臉皮就是厚,大人們還真是不見棺材不掉淚啊,將人押上來。”

姜月一聲令下,侍衛便押著四五個衣衫蓬亂的犯人上前,正是王太守買通了,派遣去散播流言之人。

作者有話說:

好!我調整好了!可以恢復二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