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回 狼煙席卷潼關西(六)

話說昔年,始皇帝橫掃六合,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蘭州一帶,即隴西郡也。

至漢元狩二年,霍去病西征匈奴,開辟河西四郡,曰武威、曰張掖、曰酒泉、曰敦煌。

——以上四郡,千載之下,吾輩誦念其名,似猶見得黃沙瀚海、漢幟高揚、兵甲耀日、鐵騎輝煌之盛景,此祖宗赫赫之武功也!

又至始元元年,漢帝置金城縣,始元六年,升為金城郡。

再至隋朝開皇三年,改郡為州,因城南有臯蘭山,故曰“蘭州”,此為蘭州之由來也。

唐末中原幹戈,自顧不暇,吐蕃趁機作亂,強占蘭州,自此非漢家所有。

及宋仁宗年間,黨項崛起,屢敗吐蕃,李元昊虎據河西,蘭州亦為西夏所得。

四十余年後,神宗皇帝銳意進取,奮力開邊,宋軍趁西夏內亂,收復蘭州,自此兩國隔河對峙,彼此攻伐——戰死幫源洞外的“眉間插花”王舜臣,即曾任職蘭州知州。

神宗、哲宗兩代,朝中名將輩出,大宋武功,一時鼎盛:

三征西夏、大破吐蕃、北拒遼國、西滅青塘,又有黃頭回鶻俯首稱臣、高昌回鶻搖頭怕怕,開疆兩千余裏,直至趙佶老官家即位後,猶仰父兄之余威,於此建立隴右都護府。

此處閑話一句——

若在原本時空,老官家買得幽雲十六州後,理論國土面積三百余萬平方公裏,“武功”之盛,真個強爺勝祖,從這一點出發,也不難理解老官家為何歡喜“豐亨豫大”之說也。

書歸正傳。

卻說此次西夏與金國結成盟好,傾全國之力來攻宋朝,國中主力,盡去永興軍路廝殺。

於秦鳳路,則遣一偏師,聯絡吐蕃、回鶻、羌人大小勢力,湊成諸胡聯軍六七萬余,搶下西寧州、蘭州、秦州等地。

但是西夏此次出兵,亦頗倉促,又急於趁宋朝自顧不暇時,大肆攻城略地,因此進軍難免不盡周密。

放眼秦鳳、永興軍兩路,各處州縣,多有不曾攻下者,又有敗退的宋軍,入山遊擊,或是結寨自守。

總之西北局勢,看似西夏高歌猛進、宋朝失地無數,其實大軍所過之處,烽火不息,便似繁星點點,早已亂成了一鍋粥也。

本來若是宋朝無人,西夏前線打完,回頭一一掃滅,假以時日,自然無憂。

偏偏大宋有老曹!

老曹自秦州出發,選三千精銳,晝夜驅馳,三日不到,六百余裏路途已在身後。

而身前數裏外,便是邊陲重鎮蘭州。

此州乃是軍州,並無屬縣,轄境只有一寨四堡,都喚作龕谷寨、東關堡、阿幹堡、西關堡、鞏心堡。

昔年宋將李浩奪取蘭州,做了首任知州,因隋唐故城狹小殘破,不利防禦西夏,故此請旨向北擴建,城墻直抵黃河岸邊,因河畔有大石如龜,又稱“石龜城”。

此後朝廷數次加固修繕,至老官家在位時,已成規模,沿河背面城墻,皆為磚造,高逾三丈,下面便是滾滾洪濤。

其余三面土築城墻,亦有兩丈余高,四堡自西及東互繞拱衛,便似龜之四足,彼此呼應。

至於龕谷寨,還在城東南六十裏外棲雲山,此山乃隴右第一名山,高七八百丈,寨子三面峽谷,易守難攻,老曹殺奔蘭州,正由此寨下經過。

當初建立此寨,用意是蘭州若失,守軍可退守於此,以待援兵。

然而西夏真個攻來時,西軍精銳都被抽調入關,留守兵馬,一觸即潰,哪裏有人肯踞此死守?

至於諸胡兵馬,也懶得來此餐風飲露,徑直棄了這個天險。

便是那龜足般四堡,如今也都無人看顧,倒讓老曹占了大大一個便宜。

蘭州之南,臯蘭山宛如高墻,順黃河綿延,將蘭州包裹於內,山高難攀,唯有東側峽谷,可以行軍,因此老曹到處,正是城池之東。

時值正午,老曹於城外十裏,引軍藏於一座矮山之後,望著緊閉的城門,滿臉不快:“這夥夏狗,著實無膽,戰線都推去了潼關、呂梁,兀自大白日關著城門。”

眼珠子轉了一圈,想出一計,便叫時遷、石寶二將,領二十名好手,都扮作客商,又令花榮領三五十人,扮作前番潰敗的宋軍,劫掠商旅,追逐時遷等人,以誘守軍出戰。

幾個兄弟領命,當即各自準備,時遷等人都換了西北常見皮襖,又把包袱皮裹些石頭、木樁,帶在馬上充作貨物,各自都藏了短器械在身。

花榮所部則把盔甲戰馬抹滿塵土泥濘,仿佛在野外漂泊了許久,透著那麽一種狼狽落魄。

眾人扮得妥當,時遷等人先出,做出些驚怕情狀,大呼小叫,縱馬狂奔。

花榮待他走遠些,亦引軍出,大呼小叫,緊緊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