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產業布局(第4/4頁)

在林本堅看來,Cymer的技術實力非常強,收購Cymer有利於他們的技術發展,這屬於戰略性收購了。

周新在了解之後,將Cymer的資料和記憶進行了驗證,於是直接下定決心要收購這家公司。

結果發現非常難談下來,因為Cymer的創始人團隊理查德和羅伯特都是激光領域的博士,後來一起創業專注於做光源。

他們創業過程一直很順利,而且也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了,泡沫破裂對於這種壟斷企業的影響沒有很大。

無非是從50億跌到了30億。

周新去年下半年幾乎以周為單位和羅伯特聊,聊未來的發展,聊他們想要重塑現有光刻機的格局。

羅伯特被忽悠住了,還有另外一個創始人,那就是理查德,和羅伯特相比,周新的光環對理查德沒有效果。

理查德只想和林本堅聊。

作為在IBM從事光源研究,林本堅和理查德、羅伯特認識,和理查德更熟,他們在國際光學大會上經常一聊就是一天。

林本堅說:“理查德不太喜歡改變,他對於被收購會比較排斥。

即便你用更高的溢價,然後答應對方不會幹涉Cymer的經營,理查德也不太願意接受。

理查德既然願意和我聊聊,說明他已經被羅伯特說服了,只是需要我作為客觀的第三方再給他分析一下。

這你可以放心的交給我。

對於我們來說,收購Cymer,並且將Cymer並入到新芯科技的體系裏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想我已經找到了在光刻機領域彎道超車的方案,只是這個方案,我認為不夠隱蔽。

這裏的不夠隱蔽是指,這個方案很容易泄露,泄露之後其他人可以照著我們的方案做,同樣也能在制程上趕上。

如果有了Cymer,我們可以利用Cymer幹擾他們的判斷。

誤讓尼康、佳能和ASML以為我們是采用了Cymer最先進的技術,讓他們把目光集中在光源上。”

周新聽完之後一下就猜到了,林本堅應該是想到了浸沒法,也就是利用水作一層介質加在鏡頭和光源之間,將波長縮小。

水的折射比是1.44,原本193nm波長的光,經過折射之後,波長縮小到了134nm,對應的制程也就大大縮小了。

靠著浸沒法,芯片制程短短十年時間就從45nm進化到了7nm。

但是確實,浸沒法一旦泄密,別人能夠很快追趕上。

加上阿美利肯方面會天然扶持背靠華爾街資本的ASML,而不是研發、生產都放在華國的新芯光刻機。

技術上沒有優勢,或者優勢不夠明顯的話,芯片代工廠是不會從之前的光刻機切換到新芯光刻機來的。

即便采購也是小批量采購。

林本堅繼續說:“不過用Cymer做障眼法,也起不到多久的作用,最多一兩個月,尼康他們遲早能夠發現這個秘密。

不過這不重要,收購Cymer能夠讓我們在後續的研發過程中,使用Cymer最先進的技術,有利於我們在光刻機領域去追趕尼康。”

周新說:“大家公平競爭,我沒有那麽急著想要讓光刻機達到什麽水平,只要能用,慢慢去追趕先進制程就好了。

不過還有類似Cymer這種公司你都可以和我說,在我承受範圍內的,盡早和我說,現在資本市場還沒有回暖,買起來便宜。

換做是1999年年底的時候,那時候買Cymer肯定得讓我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