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學問不分高低,達者為先(第2/2頁)

傳統儒家思想和儒家官員在解決這些問題上是越來越沒有什麽用,可以說是毫無作用。

但新學就不一樣了,雖然被舊學鄙視為旁門左道、下三濫的東西,但是新學確實是解決了很多根深蒂固的問題。

依靠技術的創新和對自然的研究,研究機械、提高了生產力,擴大了生產,強大了大明的軍隊和國力,這才逐漸的有了大明現在的鼎盛局面。

如果沒有新式的紡織機,大明恐怕還不知道有多少人冬天的時候穿不暖衣服。

如果沒有蒸汽機和內燃機,大明哪裏會有火車、汽車、輪船之類的,天下之間的往來哪裏能像現在這般便捷、快速,可能一個災荒就要讓自己這個皇帝頭痛了,但是現在災荒對於大明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了。

如果沒有對天文地理的新突破,大明哪裏能夠殖民全球,稱霸全世界?也就沒有現在的大移民,更不會有現在大明的繁榮盛世了。

就連弘治皇帝自己也是清楚,如果不是新學思想所倡導的大明醫學院,估計著自己在弘治十八年的時候就死了,腸子爛掉而死。

但因為新學思想的倡導之下,醫學也是得以迅猛發展起來,通過手術的方式讓自己獲得了新生,能夠活到現在,還擁有不錯的身體,可以到處遊山玩水。

新學給大明帶來了巨大的改變,讓大明變的更加強大,富裕,這都是新學的優點。

本來是應該讓新學和舊學兩者和平共處的,但現在看來,自古以來思想和學問之爭就不是簡單的事情。

春秋戰國的時候,百家爭鳴,各派為了獲得統治性的地位也是在不斷的努力,儒家、法家、墨家、兵家、農家、縱橫家、道家等等,各個流派百花爭艷,思想綻放,誕生了諸多偉大的思想家。

後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天下其它各派就逐漸的暗淡下去,再無傑出之人湧現出來,著實令人惋惜。

儒家是人才輩出,越發興盛,然而到了如今,缺也是顯得暮氣沉沉,許久都能夠出什麽新的思想、新的大家了。

“朱兄,劉兄~”

就在弘治皇帝和劉晉苦苦思索的時候,胡宗溟對著兩人喊道。

“哦~”

兩人回過神來。

“朱兄、劉兄,不知你們兩位對於新學和舊學有何看法?”

胡宗溟他們剛剛也是在討論這個事情,原本是想借著舊學人數較多,新學只有蒙洋一人的機會,好好讓新學的人丟丟臉,批評下新學的。

“新學、舊學都是學問,學好了都是於國於民都有利的,舊學學好了,可以輔佐君王治理天下,新學學好了,也可以研究出更多有用東西出來,讓我們大明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都是學問,也都是值得去學的,關鍵還是要學透,學會了。”

弘治皇帝笑了笑說道。

他的意思就比較中間了,誰也不偏袒,依然還是按照以前定下來的來走,舊學學了去做官,新學學了去搞各種研究,大家共同促進大明帝國的繁榮強盛。

弘治皇帝的回答顯然是讓胡宗溟等人不滿意了,他們覺得弘治皇帝一看就是舊學的人了,應該好好貶低一番新學、多贊揚一番聖人之學才是。

“學問不分高低,達者為先。”

“以我看啊,新學也好、舊學也罷,關鍵還是看個人,新學也可以去學一學舊學的內容,舊學也可以去學習一下新學的內容,互相多向對方學一學,彼此多了解一番對方,這樣才能夠有資格來說說。”

“也能夠更加客觀、公正的去評價新舊學之間的差異,而不是只看到了自己的優點,對於對方的優點全然不知,存在的東西就是有道理的東西,也是合理的東西。”

“舊學延續千年的時間,儒家思想源遠流長,影響深遠,自然是有其值得去學習的地方,新學雖然出現的時間尚短,但新學發展迅猛,各種技藝層出不窮,極大的提高了我大明的生產力,便捷了我們大明的生活,也讓我們大明變的更加強大起來,這是新學的優點,也是能夠快速崛起的原因。”

“所以學問不分高低貴賤,就看你自己到底學到了多少。”

劉晉看看眾人,也是語重心長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