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軍費開支從內帑出(第3/4頁)

大明如此之大,少說了也要常備個三十萬大軍吧,這四年單單是這筆開支就可以給你算到六百萬兩銀子。

再加上糧食開支又是一個大頭,武器裝備等等之類的,到時候一年不給你整個幾百萬兩銀子是絕對不會罷休的。

“這個主意倒是很不錯,反正陛下也是有銀子的。”

連劉健聽完,也是忍不住點點頭表示支持。

只有弘治皇帝則是黑著臉看著張懋,這軍費開支從內帑出的話,你也說得出口,你這不是把朕往死裏帶的節奏?

好不容攢點銀子,你這是不把我銀子折騰光你就不甘心啊。

“陛下,關於這一點,其實臣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張懋笑了笑自信的說道。

“哦?”

“說來聽聽。”

弘治皇帝黑著臉看著張懋,倒是很想聽一聽這張懋能夠說出個什麽一二三來。

坑皇帝也不帶怎麽坑的啊。

“陛下,按理來說這軍隊開支應該有朝廷國庫來承擔,但是國庫空虛,它根本就沒有辦法支撐起一支強大軍隊的正常開支。”

“除非是我們不像改變現有的軍制,依然延續軍戶制度,否則的話,我們想要改革,想要打造一支強軍,要麽朝廷這邊開征重稅,增加國庫收入,要麽就想辦法找到辦法來支撐大軍的開支。”

張懋首先非常直接的點出了國庫空虛的情況下,想要做點事情是很難的,特別是設計到軍制改革的這種大事情上面,在現有國庫收入的情況,根本就不可能維持一支強軍的開支。

大明朝廷現在一年也不過不到五百萬兩銀子(資本發展,稅更多了,長蘆鹽場一年交兩百萬),即便是再算是各地征收上來的糧食、布匹、絹等等之類的。

這些也僅僅只是夠維持朝廷日常的開支,根本就沒有多少銀兩、糧食等用到軍隊上面,自然就沒有辦法打造出一支強軍。

聽到張懋的話,弘治皇帝也是點點頭,朝廷開征重稅,這現實嗎?

一點都不現實,普通老百姓的稅已經比較重,繼續開征重稅,老百姓都要活不下去,到時候紛紛揭竿而起,江山都要易主。

至於開征商稅,這想都不用想。

以前就有人提出要開征商稅,可是瞬間就被無數的反對聲音給淹沒掉,開征商稅比收回軍權都要難一百倍、一千倍。

所以如果弘治皇帝想要改軍制,想要打造強軍,在國庫收入沒有辦法增加的情況下,該怎麽辦?

當然是從弘治皇帝自己的內帑出銀子了。

說到底這天下還是你們老朱家的,也就不要分的那麽清楚了。

更何況這軍權收回到皇帝的手中了,這軍費開支是不是也該要從你內帑這邊出?

聽完張懋的話,弘治皇帝微微點頭,他是體會過沒有銀子被懟的感覺。

以前想辦點事情,周經一句話,沒有銀子,弘治皇帝瞬間就泄氣了,想要靠國庫來改革軍制,做夢吧,根本就不現實。

如果自己想要改軍制,建強軍,那就必須要有足夠的銀子,既然國庫不行,那就必須要從自己的內帑出了。

只是如果真的從內帑出的話,那就意味著,以後自己的內帑就必須要有足夠的收入,也就意味著現在的這些產業必須要一支賺錢,而且還要置辦出更多的產業才行,賺更多的銀子才行。

這也就意味著,弘治皇帝是絕對離不開麾下這些產業的,一旦這些產業出現了問題,他就沒有辦法賺到足夠的銀子來維持軍費開支了。

當然,這也是劉晉想到的一個辦法,將皇帝牢牢捆綁在資本主義戰車上的一個辦法,一旦這一條弄成了。

那不管誰當皇帝,他都必須支持資本主義的發展,不然就沒有辦法弄到足夠多的銀子來維持大明的軍隊。

同樣的光靠大明現在的這個市場,它就無法滿足資本的需求,必須要對外擴張,不管是對外貿易也好,還是對外殖民也好,總之就是需要源源不斷的從大明之外的世界獲得足夠的財富才行。

而一旦資本走上了高速發展的道路,劉晉相信大明必然會稱霸整個地球。

“陛下,有句俗話說的好,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這軍費開支從內帑出,大家就都知道,這銀子是陛下您的,是您在養著大明的千軍萬馬,自然而然的這大明的軍隊對陛下您就更加的忠誠。”

張懋這邊想了想又繼續補充道。

這一點上面又說道弘治皇帝的心坎裏面去了,仔細的想一想也是如此。

想要人對你忠心,你就必須給予足夠的好處才行,即便你是皇帝,你也是一樣如此。

想要軍隊對自己中心,這銀子投入進去,也是很自然的道理。

“原來如此,這肯定是劉晉這個臭小子想的辦法,張懋雖然有點小聰明,但是絕對想不出如此妙計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