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蕭瑀罷相

一字不改嗎?

蕭瑀寫完這篇長達四千字的文章之後當場暈倒過去,可以說這文章消耗了他巨大的心力,是他的心血,也是多少人壓抑的情感。

長安新聞報總編看完文章之後,真的嚇尿了。

這真的敢一字不改的發出去嗎?這要是發出去,這報館會不會被查封嗎?

“發!我等敢以筆為刀,士自有傲骨!”沒等李元興再次表達,數十年先有資格看到文章的名筆齊聲高呼。

李元興這時說道:“你在意的是報館,你沒有錯。筆客在意的筆,筆客手中的筆,武者手中刀。這件事情會有一些委屈,無論遇到什麽,都會過去的。”李元興這些話不僅僅是給長安報的總編說,也是給其余的筆客說的。

一場風爆已經在長安新聞報的報館之內形成了。

這個時候,迎賓苑之中剛剛經歷過一次不在不小的爭論,爭論的內容在高句麗使節與淵蓋蘇文身上。高句麗使節看過報紙認為大唐人竟然半句也不提百濟使節知錯能改的美德,只說大唐的威嚴,這是在輕視各邦。

淵蓋蘇文卻是眼光敏銳的看到了那篇稚嫩文章中的關鍵字詞。

高句麗勝在無恥的不斷求和之中。

“你去宏文館吧,去多讀些書,讀些報!”高句麗使節已經不想和淵蓋蘇文說話了。

長安城依然平靜,至在暴風沒有發揮威力之前,還是平靜的。

可這場暴風注定不會讓長安城再平靜下去,印刷工廠之中,長安新聞報在原有的發行量的基礎上,再加印二十萬份,總量已經達到三十萬份,就這樣總編還是認為這個數量可能會不夠,因為長安報不僅僅在長安城,周邊五百裏也有銷售的。

自報紙出現之後,最厚的一份報紙出現了。

總量六千字,一共有八十張紙的一份長安報在次日的清晨出現在了長安城之中長安新聞報的發行點,僅這個厚度就讓報客們驚訝的不知所措,這一個人靠體力可以背幾份呀。

當第一份長安報在一間茶樓之中,被放在客人的桌上的時候,吃早茶的客人都震驚了。

而大唐皇帝李二,僅僅是看到這個厚度,就開始在自己告訴自己,要冷靜,要冷靜。

沒錯,畢竟要冷靜。

報紙的影響力,這才真正的第一次展示出來。

蕭瑀第一論:與高句麗的戰爭不得不打,高句麗野心十足,自北周之時就在不斷的擴張,在大隋建立之後,聯合突厥在向北,向西擴張著,所以高句麗是敵人。

蕭瑀第二論:高句麗是喂不熟的狼,雖然稱臣,但卻是狼子野心。

無論在向大隋稱臣,還是現在準備向大唐稱臣,他們的心中就一直懷著敵意。

蕭瑀第三論:高句麗不是小國。

事實上蕭瑀這個理論在後世已經得到查證,在公遠六世紀到七世紀,高句麗不算是一個小國了,他是有著中央集權,有著高度的政治、軍事一體化的國家,已經擁有了與隋,或者是唐一爭東亞霸主地位的國家。

特別是隋初,隋還弱小之時。隋中期,楊廣大修運河勞民傷財,隋末天下大亂。初唐,唐有突厥為大敵,唐內部不穩,國內尚弱之時,高句麗絕對可以稱之為一個大敵。

更何況,高句麗有城一百七十六座,人口約七十萬戶,至少有三百五十萬人。

蕭瑀第四論:隋戰高句麗,無論勝敗,都是一種決心,也是對高句麗的一種削弱。為大唐滅高句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大唐必滅高句麗。

這一條,才是真正可怕的,也是長安新聞報不敢發的原因。

蕭瑀第五論:隋對高句麗第一戰,是為壓制高句麗的擴張野心之戰,海路遇風暴而敗。第二戰,戰線太長,戰場不適應,指揮不足,高句麗多城以求和拖延戰機,才是失敗的主要原因。第三戰,國內之亂,才不得不退。

第四戰,如果沒有楊廣這種笨蛋,高句麗已經滅亡。

原因有三,一好大喜功,只求軍隊布置的華麗,卻不知道兵種配合,保障補給線。二,各將軍沒有實權,所有的決策要上報,而後才能實施。三,高句麗用了一個造反的小人物就換到了求和的機會。難道楊廣這種笨蛋不知道,大軍遠征,無功而返。路上有多少民夫為運糧而死,大軍往返浪費有多少。

看到這第五論,雖然李二與李元興都認為,蕭瑀有些理想化了。

在那個時候,楊廣已經沒有可能滅亡高句麗的。

但是,蕭瑀對楊廣失敗的分析還是讓人認可的。

蕭瑀第六論:楊廣無德,勞民傷財。大軍出戰,無功而回甚至壞處大於失敗而回,數次征高句麗讓楊廣失了民心,失了軍心。否則也不可能無力對付隋末的各路反王,隋之亡,不是亡在對高句麗的戰爭,而是亡在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