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聘禮(第2/2頁)

崔氏族長立即在心算了起來,這就等於是巴蜀絲綢商會按一份一文錢出,連出十個月,報館送他兩個月。既然巴蜀商會有,那麽其他的小方塊也會有。有多無少,如果設計合理,僅這一項就算報紙免費送出,也有錢掙了。

僅是長安城,如果再加上洛陽,還有周邊州縣,以三日一期計算,每期至少十萬份。

果真是巨利呀。

“好一個廣爾告之!秦王殿下果真高明。”崔氏族長自然是知道,天下悠悠眾口的力量。這報紙用的好了,可引導天下士子。所以秦王李元興一開始就提到了,還有一份官辦的,自然是為朝廷說話。

不服不行呀。

“崔、盧兩家,原本就為書齋之事感激殿下,加上此物,我們崔氏的陪嫁似乎是輕了!”崔氏族長說的是實在話,原本就是打著交易的想法,和李元興這樣的人他繞圈子說閑話沒什麽意思,不如直說倒還顯得誠意。

“都是一家人,算得太清,倒顯得外了。不過,有件小事請崔老助我!”

崔氏族長只是微微愣了一下神,立即就明白了過來:“如果殿下認為,長安周邊佛門太過猖狂的話,老夫也有些看他們不順眼!”

“那介時,請崔老助本王一臂之力!”

話說到這裏,就沒有必要再說下去了。

佛門可以說是李元興與七世家共同的敵人,佛門已經傷害到了世家的利益,所以必須打壓。就算李元興不出手,當矛盾到了一個極限的時候,世家也會出手。只是世家同樣也是動用的朝廷的力量。

此時由大唐秦王出手,世家如果再助上一把力氣,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李元興再次倒上茶:“茶的事情,本王的意思是。七世家主家不要參與,無論有多少個茶商會,要統一訂下一個行規。”

“凡事自有規矩!”

李元興又說道:“這是大唐的利益,不是某家人的利益。再往小裏說,茶農種茶,茶商不得強買強賣,說仁,寬厚為仁,茶農吃的飽,才會有心種好茶。說利,茶農見到真正的利了,才會有巔峰好茶出現,否則只有那些不入流的普通茶葉。”

“殿下高見!”崔氏族長是認同李元興的話的。

說仁見仁,說智見智,說利,整個大唐誰敢說大唐秦王不懂利!

“明年五月,本王準備再開茶會,邀請天下名士鬥茶!”

“鬥!好!”崔氏族長大聲應和。

這個鬥,對茶商來說,講的茶品質之鬥。

對名士而言,鬥的是禮、德、道、境界!

除了他們,眼下在茶行業內又增加了一個新興的行業,那就是茶器。無論是陶、瓷、竹、木、石。各種材料的器具之外,自然還會有雕刻、繪畫等精品出現。

金駿眉十二泡,茶已無味。

崔氏族長要求自己在秦王殿下這裏選一種茶再次品嘗,這樣的要求確實是拉近雙方關系的一種方式,李元興也樂意請崔氏族長自己選擇。

在崔氏族長去選茶的時候,李元興也去那這書架上拿了一個木盒過來。

“此茶聽聞名為水月茶,老朽看過秦王府崔長史的文章,對此茶評語極高!”

水月茶就是後世的碧螺春,屬於綠茶類。李元興拿了兩只玻璃高杯擺在桌上,崔氏族長贊道:“茶好,茶器真是水晶杯,極致之好!”

李元興搖了搖頭:“書齋第一期報紙上,就加上一篇文章。這種物件,本王會傳授制作之法,這物本賤,只是工藝復雜了些。說簡單點,就是用特殊的石頭燒成的,不出三年,工匠技藝精通之後,這東西還不如精致的瓷器貴重。”

“好,休要讓西域的番商再騙大唐的銀錢!”

崔氏族長也有些大民族理論,可以爭外邦的銀子,但不能讓外邦大量爭大唐的銀子。

“崔老說的極是,這樣一只杯子,算是工藝的極致了。但也不過十鬥米的價值,所以此物的價值必須壓下去,否則這樣一只杯子,原先就換我大唐十匹上等的絲綢,自然是無理的很呀!”

“無理至極!”

“崔老再看此物,此物的原料本王打算由隴西李氏負責!”李元興將木盒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