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世家分利

木盒之中是什麽?

幾塊布,幾個小瓶,兩個更小的木盒,然後有幾張紙,以及一張照片。

“此是何處?”崔氏族長問道。

“本王稱其為棉花,與木棉不同,這是草棉。一畝地可產三擔左右,可以說整個植株都是寶,都可用。只是眼下工藝還需要再發展,大唐估計兩三年之後,可從此物得到巨利。不亞於絲綢的巨利!”

崔氏族長拿起布塊,每一塊都摸了摸:“冬日貼身穿,應十分舒適!”

“棉籽油同樣是好東西,榨過油的籽渣可讓馬匹更壯,而且還可入藥。棉杆是造紙的上品原料,棉花殼有多少本王要多少,可以種靈芝!”李元興不緊不慢的說著,崔氏族長手都有些發抖,拿起了木盒中的幾張紙讀了起來。

其實棉花殼是種蘑菇的好東西,李元興說是靈芝自然是誇張了一些。

不過說種食用菌,崔氏族長肯定聽不懂。

“天山南北,有一千五百萬畝土地適合種此物!”崔氏族長用李元興給的老花鏡讀到了地理位置之後,一千五百萬畝這個巨大的數字嚇住他了。

“那裏種糧不行,收成不太好。河北也能種些,但浪費了土地,遠不如種糧食實在。所以,本王認為天山南北才是最適合的地方。雖然說,那裏現在還是由西突厥控制著,但本王自然會選精兵駐守一地,作為震懾!”

李元興話沒有說完,崔氏族長就笑了。

“殿下,羊可以吃人。東突厥為羊毛將會被我大唐一口一口吞掉。怕是西突厥也會毀在這個棉花上。老朽服了!”

李元興客氣了幾句,繼續說道:“只是這種子,眼下數量還少。”

“不如,在河北開一萬畝地。作為種田,隴西李氏還不足以吞下這件事情,一千五百萬畝,那怕十之一,按殿下所說,也是一年有毛產三百萬擔,只是不知道這其中比例如何?”崔氏族長想說,三百萬擔呀,你隴西李氏也敢吃下。

李元興又打開裏面的幾個小木盒,分別是純棉花,棉花殼,幾張紙,然後就是棉籽了。

“一百擔毛棉,有殼四十擔,有籽十擔。這就是棉杆造的紙,如果有一百擔毛棉,就至少有三百擔可用於造紙的棉杆。”

李元興那幾張樣紙,全是秦王莊紙坊制作出來的。

顏色自然是沒有後世那樣純白,多少都有一些發黃,但比起大唐的紙來說,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李元興相信只要將工藝傳授出去,不出幾年時間,大唐的紙一定會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甚至自己要用的打印機紙張也有可能制造出來。

“殿下果真高明,老朽在殿下身上學到不少。就如此物,殿下的作法將此物利用到了極致。想來其他許多物件也是如此,此法讓老朽受益匪淺!”說罷,崔氏族長竟然起身施了一禮,李元興趕緊還禮,再次請崔氏族長坐下。

坐下之後,崔氏族長說道:“雖然此事,真正得利在幾年之後。但也不是隴西李氏可以吃下的。我清河崔氏厚顏,要拿這個份額,願意將書齋與報紙生意分出七成,再引入鄭氏共同辦這個棉花之事,最終再分出七成棉花給另外四世家,紡織之事,自然不敢一家獨占!”

好快呀!

僅僅只是說完,崔氏老族長就拿出了七世家分利的方案了。

姜還是老的辣!

李元興也要說一個服字,自己設計七世家的利益分配可以想了好多天了,就差再作一個數據模型出來。

而崔氏老族長幾句話之間就拿出一個初始的方案。

當然,有一些細節肯定還會再有變化,但大方向在李元興聽來確實是有可取之處的。

既然老姜,而且還是很辣的老姜,李元興也不打算再消耗自己的腦力了。

“東北的利益怎麽分?”李元興直接開口問道。

崔氏族長根本就沒有半點遲疑,立即說道:“殿下必須將牛拿出一半來,否則這個就分不下去了。就算是那裏有大片的良田,撒下種子就有收成。可沒有牛,那裏的利益就會減少大半,所以殿下必須把牛分出來一半!”

“牛可以,本王出七成都沒問題!”

“既然殿下如此大度,那這個分配也就容易的多了。太原王氏讓出山西的煤業七成出來,其中三成最朝廷,一成歸皇室。長安周邊三百裏範圍內,煤的產業七世家絕對不插手,全由殿下分配!”

崔氏族長信心十足。

事實上,他來之前就作出來詳細的計算了,七世家分多少,給秦王府多少,已經有了方案,而且他也猜測過會在意多少。

“可行!”李元興沒二話就答應了這個方案。

“奴隸之事,殿下說個數,優先滿足殿下!”這一次,七世家是作出了極大的讓步,要知道以後佃農不好找,除非能讓秦王農莊這樣,有著巨大的高產支撐著,否則遠不如使用奴隸更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