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偏愛(第2/3頁)

直到釀完酒後,那杏仁沒處扔,酒坊就扔去了燒火,誰知道這一燒,頓時整個酒場都香透了,那杏仁被烤得滋滋冒油,那香味比世面上正經做杏仁的鋪子都香,我娘不信這麽香的杏仁會沒用,再把那杏仁來回折騰,終於找出一條路來。”

婁二奶奶說得興起,順手拿起一枚果盤裏的杏仁給大家看:“但凡杏仁,內核裏還裹著層包衣,一般有毒的苦杏仁,是杏仁苦,所以帶著包衣也苦,但偏子杏的杏仁卻不如包衣苦,我娘找遍滿船的偏子杏,找出幾枚青的,才發現,原來沒成熟的偏子杏仁是不苦的,是這層包衣苦。”

“那怎麽不剝了包衣呢?”周夫人問。

“偏子杏長到成熟時,這層苦味就浸到杏仁裏了,剝了也沒用,但杏子不成熟,杏仁也沒長成,誰會去吃?

所以就連當地人也沒發現,偏子杏的杏仁其實是可以吃的。”婁二奶奶笑道:“我娘知道這個道理,就好辦了,但凡杏仁都是先炒再剝,唯獨偏子杏,要先剝再浸,再炒,要用冷水浸足九天,把杏仁染的苦味浸出來,再用鑄鐵大鍋來炒,這樣炒出的杏仁,又香又甜,比正經的甜杏仁還要好。

我娘嫌偏子杏不好聽,改名叫做百子杏,價格又低,味道又好,直接把當時世面上的其他杏仁都比了下去……”

旁邊聽的趙家的管家媳婦都驚訝了一聲。

“咱們每年置辦幹果,鋪子裏杏仁分三種,小山杏,山西甜,和百子杏,百子杏最貴最好,就是果盤裏這種,我還奇怪怎麽都不帶外殼的,原來是二奶奶的娘親發現的麽?”

眾人這才反應過來,都拿起幹果盤子裏的杏仁來看,個個都笑道:“這可真要謝謝婁二奶奶的萱堂了,不然咱們哪吃得到這麽好的杏仁?”

“那後來怎麽說?”趙夫人不愧是夫人中領頭的,有點魄力在:“這樣的秘方,可要守好了才行,這樣可以低價從北方大量買杏,加工成杏仁高價賣出去,他們還蒙在鼓裏呢。”

婁二奶奶笑了。

“世上哪有不透風的墻,秘方雖然守得住,但你上了一回當,還一直收購偏子杏,傻子也會過意來了,做生意的人多麽精?

都是老狐狸,既然知道偏子杏上有得賺,一個杏子,也就是果肉杏仁兩個賣錢的路子,多試幾次,怎麽都試出來了。

我娘的家裏能做杏仁生意,最開始靠的是偏方,後來靠的就是硬碰硬了,一樣收購,一樣加工,一樣賣錢,你家的夥計勤勉,掌櫃的盡責,賬面上清楚,年底有分紅,這才是一個商人能長長久久賺錢的秘訣。

我娘在的時候,就教過我這個道理,靠捷徑只能贏一時,真正要長久,跟世上讀書做官管家的道理沒什麽兩樣,都是同一條正道罷了。”

幾位夫人平時對商人也多有輕視,聽她竟然能說出這番道理,不由得都有點刮目相看。

“話說遠了,原本是說淩霜的。”婁二奶奶笑著拿起一顆杏仁來道:“人人都說,我家淩霜和我娘親一樣,是個偏子杏的性格。什麽是偏子杏呢?

乍看又紅又大,多好的姑娘,細細接觸下來,又覺得她又酸又澀,怎麽處處不合常理?總是有點不守世上的規矩。世上庸人,多在這時候就退卻了。

誰有那樣的慧眼和耐心,能做到九蒸九曬,浸透九天的冷水,識得她內心的好呢?

世人看人,能看兩層就不錯了,誰能看到這第三層?

但是要真有那麽一個人,那也是他的福氣,撿到大漏了。

這不是,連李娘子都知道,咱們的偏子杏,可是所有杏仁中,最貴最好的一顆呢。”

婁二奶奶一個偏子杏的故事,講得牌桌上都安靜下來,趙家的管家娘子李娘子趁機上了夜宵,讓夫人們歇一歇,吃點夜宵,卿雲就在這時候走了過來。

“娘,嫻月和淩霜她們呢?怎麽到處都不見。”卿雲問道:“娘,咱們得回去了吧?去叫她們吧?”

眾夫人都笑了,趙夫人心疼道:“咱們卿雲也真是個實心的傻孩子,人家早走了,都沒叫你,就你還惦記著她們呢。”

她是真喜歡卿雲,把她頭發都摸了摸,道:“夜深了,在咱們家住下吧,我讓李娘子收拾了新客房呢,一應臥具都是全新的,讓銀瓶陪你和月香說話……”

“哪有這樣的道理。”婁二奶奶笑道:“我留宿還差不多,卿雲怎麽能留宿,還是趁現在還早,回去吧。”

“趙夫人是太著急了,巴不得卿雲現在就搬過來呢。”周夫人說笑道:“咱們二奶奶可不舍得,還要再留半年呢。”

她們拿婚事打趣,卿雲就連忙別了臉不說話了,婁二奶奶也知道她不好意思,催道:“黃娘子,去問問,馬車回來了沒有,嫻月也真是,自己把兩輛馬車都帶走幹什麽?不知道老爺已經帶著探雪乘了一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