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回京(第3/4頁)

頓時攪得滿城風雨,從來只看到男子選妻,沒見過未出閣的閨女這樣選婿的,這樣漫天撒網,倒真的被她找到一位來。

婁家二爺是個溫良書生,又是庶出,夾在嫡出的兩兄弟之間,長兄做官做得高,年紀輕輕點了進士,娶的是國子監祭酒家的二女兒,琴瑟和諧,三弟厲害,定親的是馮子爵家的女兒,夫婦倆也出了名的人才出眾。

把個婁二爺就比了下來,偏偏他自己只愛讀書,凡事不管,婁老太太也不怎麽上心,就耽誤到了二十歲,就連相看當天,都是媒婆托人把他騙來的,只說有一把扇子,上面好詩詞,不知作者,請二爺來幫忙相看,誰知道他到了一看,扇子倒是有,只是握在個雙八年華的女孩子手裏,女孩子還看著他笑,把個婁二爺笑得失魂落魄,回去幾天食不知味。直到媒婆上門,親事說定,他還在雲裏霧裏。

也有說是婁二奶奶厲害,早就和婁老太太見過一面,是婁老太太先相中這個媳婦,偏偏婁二奶奶不要大爺三爺,只要二爺,才訂下來的。這說法自然是被婁三奶奶狠狠否認了——“咱們三爺又不是急等著銀錢墊背,正經讀書人家公子,做什麽去娶個商家女。”

商家女這身份自然是婁二奶奶擺脫不掉的名號,從來巨富之家,沒有往官家嫁女的,尤其是獨女,官家看不上,商家也受不起這委屈。

婁家的家業雖然在京城排不上號,但也是一生衣食無憂,但事已至此,婁二奶奶訂了親後,直接回了揚州。

這次回去可就不一樣了,雖然婁二爺地位不高,但婁家官場耕耘三代,處處是同門、弟子、世交,坐的都是官船,帶著婁老太爺的書信到了揚州,再打官司,一把將前判全部推翻,趕走了嗣子,將吞下的家業全部吐了出來。

婁二奶奶拿出一小半來捐給族田,平息了這場爭端,照顧母親半年,送了終,等到孝期一滿,將家業全部變賣了,三艘船押著婁家兩代人的積累,上京城完婚。

但話說回來,婁二奶奶在婁家,是受了大委屈的。

婁家人口多,規矩大,婁二老爺這一輩兄弟三個,妯娌眾多不說,兩個小姑子也不是好相與的,婁二奶奶嫁進去,本來就低人一等,又連生兩個女兒,不知道受了多少氣。

也有個說法,說原本婁家是該她當家的,婁老太太原本議親時就許諾過給她當家,但三奶奶娘家勢力大,人也厲害,再加上婁老太太也反了悔,把當家的位置給了三房,婁二奶奶一身本領不得施展,官家媳婦規矩大,不得拋頭露面做生意,憋悶得不行。

好在婁二爺爭氣,竟然也考了個舉人出來,本來不過做個小小京官,在家族庇護下過著中流日子。

但婁二奶奶心性狠,竟然從妝奩裏拿出一筆重財來,弄了個外放的知縣,也不顧江南水土服不服,立刻拖家帶口跟了過去,一去就是十五年。

夫妻倆在江南過了十五年安生日子後,婁二老爺要調任回禮部了。

如今女兒長成,也要回京議親了。

頓時驚動了滿京城的官家太太,把婁家二房視為勁敵。

本來婁家三房的一對女兒,玉珠碧珠,粉雕玉琢,一個十五一個十六,都是議親的年紀。

婁家三奶奶姓馮,馮家是京中的大家,馮家老太爺去年冬天離世了,如今當家的馮家大老爺,和婁三奶奶是嫡親兄妹,馮家的爵位原本是要斷在這一代的,誰知道官家看見馮老太爺離世的消息,竟然道:“馮國祿一輩子倒也小心謹慎,馮家人口多,家計艱難,就再襲一代吧。”

金口玉言一開,馮家得了這個意外之喜,闔家歡騰自不必說。

就連婁家三房婁玉珠婁碧珠的身份,都水漲船高起來。

京中規矩,議親多在春天,樂遊原上草長鶯飛,京中二十四番花信宴也就開始了,踏青遊園,賞花拜寺,都是世家女子少年們露面的好時機,像家中適婚的晚輩多的,如今年的李太尉家,賀太守家,都是由家中當家主母在花信宴上定了一席,名義上是說請各家太太小姐賞花遊園,實際上就是怕去赴別人的宴席不盡興,自家占一宴,看得更清楚點。

更有幾家公侯王府夫人,地位高,家世豪富,家中自有別苑和花園,所以年年都占一宴花信宴,設宴請女客來自家花園賞花,也不為了相親,就為了熱鬧,稱為遊園盛會,年年比拼各自的宴席更精巧,花木更漂亮,辦得更好,十分熱鬧。

所以京中適齡的小姐們,也是提前一冬就開始準備,衣裳首飾爭巧鬥妍自不必說,連禮儀應答也要請了嬤嬤在家細心教,就怕到時候應對失據,傳揚出去,誤了一生的大事。

婁二奶奶這一回來,京中各家太太小姐又添一勁敵,婁家十五年未歸京,所以只知道是有四位姑娘,長什麽模樣,什麽性情人品,都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