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118(第3/5頁)

陳庚年擺擺手:“不用緊張,還跟原來一樣就行,這新技術,得在熔爐裏做手腳。”

嚇!熔爐裏溫度那麽高,都是鐵汁,怎麽做手腳?

別說工匠師傅不理解,連徐煥都嚇了一跳。

熔爐房裏,其余工匠也都好奇往這邊張望,只不過大家手頭上都有活兒,也沒時間湊過來圍觀。

炒鋼需要把器具放進熔爐裏攪拌。

但因為熔爐裏溫度太高,所以陳庚年按照先前燒制化肥時候的原理,用陶棍來攪拌。陶棍導熱,還得在用一截木棍來鑲嵌,這樣才能握住棍子去攪拌。

其實做一個手搖、或者腳踏的攪拌裝置更方便,但因為是第一次做,要觀察記錄鐵汁的顏色、溫度、氧化程度等變化。

所以用人力攪拌,反而是最合適的。

“鎧甲距離熔爐太近,會生熱。徐煥,你換上皮甲,操作一定要仔細小心,不要傷到。”

陳庚年同樣換上了皮甲。

他指揮著徐煥攪拌熔爐裏的鐵汁,抹了把額頭上的汗漬,說道:“攪拌的時候盡力要均勻,把熔爐下的鐵汁翻上來,觀察其顏色。鐵汁要盡力和空氣相接,空氣進入鐵汁液體中以後,能把液體中那些黑灰色的雜物氧化掉,這東西是碳,我們用煉焦爐煤塊熔鐵的時候,附帶的雜質。攪拌到這個時候,鐵汁液開始變成半固體了,這個時候繼續攪拌,鐵汁液的顏色越來越純,最後就是我們想要得到的東西,它叫做低碳熟鐵。相比於先前的冶鐵煉鋼技術,這樣煉制出來的鐵,雜質含量無限降低。”

為什麽這個過程叫做炒鋼呢?

因為要用棍棒在鐵汁液裏不停、來回、反復的翻滾、攪拌,看著跟炒菜似的,所以也叫做炒鋼。

徐煥雖然穿著皮甲、戴著皮夾面具。

但還是熱的有些遭不住,最後換了好幾個工匠師傅來回炒,才算是達到了效果。

“總算成了。”

徐煥籲了一口氣。

結果就聽縣太爺搖搖頭,無奈道:“這才哪到哪,沒成,才剛剛開始呢。”

徐煥咋舌,這才剛開始?

但還真的只是剛開始。

因為這個過程,要反復重復百次,並且再加上百次捶打。

聽完這話,熔爐房裏的工匠,包括徐煥在內,都險些以為自己聽錯了。

直到縣太爺攤了攤手:“百次鍛造是最鋒利、最堅硬的狀態,事實上三十次應該就非常厲害了。接下來,我們做個攪拌裝置,用手搖攪拌,先鍛造出來一批刀具看看成效。按照三十次來鍛造吧,等確定技術沒有問題,再鍛造出一百把百煉鋼刀,這批刀具給神機營用。哦對了,因為我們過段時間要去定州平叛,目前江縣兵工廠裏除了制造攻城梯之外,其余鍛造一律暫停,一半人手來鍛造鋼鐵,另一半人手,負責制造連弩。連弩的/圖紙,我稍後會給你們。”

江縣兵工廠人手不足,短時間內,無力承擔數千軍隊的全副武裝打造。

那就只能先把最關鍵的東西制造出來,因為打仗得用啊!

按照縣太爺的說法,熔爐房的師傅們,先是把融化攪拌去碳的鋼,狠狠一番鍛造錘煉。待其冷卻後,再丟回熔爐裏,繼續融化、攪拌,然後再次捶打。

這是一個十分漫長、無聊、勞累且辛苦的過程。

趁著師傅們在煉鋼。

陳庚年又馬不停蹄帶著徐煥,指揮兵工廠的其余人打造連弩。

連弩這東西,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扳機,一部分箭矢槽匣。把箭矢卡在弩機槽匣裏,用杠杆原理拉上弓弦。

射箭的時候,只要扣動推進裝置扳機,箭矢就可以射出去。

但由於裝置蓄力原因,目前是五發連射的射程最遠,可以射到五十米開外。

箭矢是卡在槽匣裏的,沒辦法用箭羽保持平衡,因為箭頭要采用精鐵、或者精鋼,其威力破開敵軍的皮甲是不成問題的。

不過連弩也有缺點。

蓄力強,代表著需要產生力的弓弦質量更高,而且想要拉滿很費勁,一般來說,戰場上只能用一次,就來不及再拉第二次了,因為過於耗費力氣。

你拉一次連弩弓弦,對面敵軍都能射出來好幾箭了。

可缺點雖然明顯,優點同樣顯著!

別人一次射一箭,你能射五箭!更值得一提的是,一個成熟的弓箭手士兵,是很難培養的。神機營的火/槍手,更是經過苦苦訓練,才有今天的傲然成績。

但弓弩不挑人。

哪怕是普通人,也能拿著弓弩,只要拉開弦,就能對著敵人扣動扳機射箭。

簡稱,傻瓜式操作。

這在冷兵器時代,就是非常有用的啊!

前後忙活了五六天,在兵工廠不分晝夜的忙活下,第一批弓弩、鋼刀被制作出來。

富春、徐煥、杜勤,以及裴寶來等衙門一眾高層,都著急趕過來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