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118(第2/5頁)

徐亨嘆了口氣,渾濁的眼睛裏盡是疲憊:“盡力而為吧。”

若是皇帝一直這麽瘋下去——

徐閣老突然覺得渾身發冷,他深吸一口,不再談論這個話題,拿起桌上的奏折繼續批閱,等看清楚上面的內容以後,臉色變得更加難堪:“東南海域附近,疫病越來越嚴重了,寧州來奏,有一部分百姓身上長了紅斑,毛發、皮膚脫落,五感逐漸消失,感受不到疼痛和冷熱,甚至有部分嚴重者因此鼻塌目陷、頭生巨瘤。”

群臣聞言神情驚恐不安。

這等怪異又恐怖的瘟疫,實在令人頸背生寒。

天災、人禍齊齊爆發,這天下的百姓,該有多苦啊。

老首輔盯著那奏折,神情悲愴。只希望陛下病情能盡早好轉,平定亂世,還天下百姓一個安寧太平盛世。

-

遠在江縣的陳庚年,暫時還不知道,皇帝已經開始‘被迫接受治療’了。

但他的危機意識同樣很強烈。

皇帝瘋了,陳庚年可以陪對方發瘋。

但發瘋的本質目的,是把這潭水狠狠攪混了,在渾水的遮掩下保護自己的同時,背地裏瘋狂苟實力。

天祝山一戰,讓江縣獲得了一座小型鐵礦。

經由草原蠻子們開采後,源源不斷送回江縣的兵工廠。近段時間,幾乎所有江縣的鐵匠都被召集,在兵工廠裏制造鐵盔甲。

江縣兵力少,所以必須要武裝到牙齒,才能起到以少勝多的效果。

只不過這個年代,技術實在太過落後,人力效率低的令人發指。雖說從天祝山獲得了一千余套鎧甲,可,還是遠遠不夠。

縣區的另外一千士兵,五千蠻子騎兵,包括在蒼縣剛招收的兩千士兵,都需要配備鎧甲、武器。

就算是把江縣的工匠都累死,短時間內也沒可能做出這麽多的兵器啊!

江縣,還是太小了。

以前發展民生經濟的時候還好,現在參與戰爭,各方面都顯得捉襟見肘。

這也是為什麽陳庚年著急打下定州。

他怕自己再不擴張地盤,哪怕手持系統獎勵的各種技術,也會被困在江縣,最後被硬生生困死。

解放人力,運用新的動能,大肆招兵買馬的同時,還得迅速跟上武器裝備制造,才是正確的發展路線。

而定州有定河,有了河流,就能運用水利水排動能大量、高效冶鐵。

現在的冶鐵,都不能稱之為冶鐵,只能叫做‘鍛鐵’。

在高溫熔爐裏,將鐵礦石煆燒,但因為達不到鐵的高溫熔點,所以煆燒出來的鐵礦石,並非液體,而是摻雜著熔渣的鐵。

煆燒出來以後,工匠們要瘋狂捶打這些鐵,一是可以達到固鐵,讓鐵塊更加堅硬的效果,二來,可以捶打出鐵塊裏的熔渣。

這樣的技術,嚴格來說鍛造出來的鐵,質量是很好的,但效率實在太低,而且——

技術革新以後,鍛造出來的兵器,質量會遠超鐵制品,那就是,鋼。

江縣兵工廠,熔爐房。

正值八月酷夏,熔爐房裏奇熱無比,工匠師傅們個個赤膊上身,但仍舊熱的渾身冒汗。

“鋼?”

徐煥親自陪同縣太爺來熔爐房裏‘煉制鋼刀’,但聽聞縣太爺的話,他抹了把額頭上的汗漬,蹙眉說道:“縣太爺,鋼刀這種武器,只適合神機營的精兵用於單兵作戰,並不適合普通士兵在戰場上使用啊。”

這個世界是有‘鋼刀’的。

吳恒帶領的神機營一百精兵,用的就是鋼刀。這種刀,鋒利有余但硬度欠缺,對戰互砍的話,比不上鍛造出來的鐵刀。

當然,其主要原因是,這個時代人們只懂‘熔鋼’,不懂‘炒鋼’,更別說‘鍛鋼’。

所以制造出來的所謂‘鋼’,不管是鋒利度、還是硬度,都大大欠缺。

正所謂,百煉成鋼。

想要鍛造出真正的鋼刀,要下相當大的苦功夫。

“不是按照原來的技術制造鋼刀,我要升級一下技術。”

陳庚年同樣被熔爐房裏的高溫烘的渾身冒汗,他指了指角落裏一個煉鐵熔爐:“這樣,我來講解,你來負責上手操作。”

炒鋼這種事情,一般人還真做不來。

還好有徐煥這個煉丹冶礦的奇才助力,否則江縣的軍需裝備,很難在短時間發展的如此迅猛。

聽到縣太爺這麽說,再想想對方先前拿出來的種種神異技術,徐煥趕緊道:“好。”

二人來到熔爐面前,恰逢那熔爐裏,有一鍋‘鐵汁’剛剛有融化的跡象。

工匠師傅正在拉風箱。

瞧見縣太爺來了,趕緊站起來憨笑著打招呼:“縣太爺,這裏熱得很,您怎麽過來了。”

陳庚年笑道:“我來實驗一種新的冶鐵技術。”

一聽縣太爺要搞新的實驗,工匠師傅神情謹慎起來:“您說,需要我怎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