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自古以來, 百姓要交的稅明目眾多,有時候朝廷為了表示自己的仁德,也會取消掉一些苛捐雜稅。而人丁稅, 不管哪朝哪代,都是必須交的稅目。

是以永嘉帝聽蕭景曜提到這三個字,瞬間就瞳孔地震, 遲疑了好一會兒才道:“這……這會不會有些不妥?”

歷朝歷代都看重人口,人丁稅也和人口數息息相關。治下的百姓越多, 交的稅越多,國庫也越來越充盈。只是有些百姓被地方豪強或是威逼或是利誘, 從給朝廷交稅變成豪強的隱戶, 給豪強交租。也有的百姓為了逃避朝廷的賦稅, 主動帶著田產投奔地方豪強或是族中出息子弟。官員們名下的隱戶就是後一種。

蕭景曜提出要廢除施行了上千年的人丁稅, 為的就是讓原本的隱戶主動出來成為大齊在冊的平民。

永嘉帝的關注點則在稅收上, 皺著眉頭問蕭景曜, “如此一來,朝廷可就沒了人丁稅的稅收, 國庫怕是……”

蕭景曜的看法和永嘉帝大不相同, “如今商業興起,各地的港口給朝廷的稅收已經是整個大齊的人丁稅的十倍百倍。陛下何必拘泥於這一點人丁稅?更何況,若是朝廷不收人丁稅,陛下想想,那些讓陛下頭疼的隱戶……”

永嘉帝目光一亮。對於帝王而言,隱戶問題都是他們登基後必須要面臨的一個嚴峻考驗。有能力的帝王可以精準挑選出能臣,給人才們施展的空間, 去各個地方當親民官清出隱戶。對於官員而言,治下的戶籍和人口數量的增減, 也是他們考評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以有點抱負的官員到了任上,都會著手清隱戶的事情。當然,這是皇帝英明,不好糊弄的情況下。要是皇帝諸事不管,對這些事情一竅不通,那底下官員吞並土地只有更厲害的,地方官員要想括隱,難度系數直線飆升。

蕭景曜和永嘉帝當然不存在這個問題。就算先前對永嘉帝印象不太好的官員們也得承認,永嘉帝登基這幾年,當皇帝當得有模有樣,比之正寧帝也差不了多少。當然,永嘉帝的性子肯定是比正寧帝要跳脫一些,脾氣也沒有正寧帝好。但看著如今萬國來朝,百姓安居樂業的景象,再刻薄的官員,也得承認,永嘉帝確實是一位好皇帝。

甚至在大齊的海上貿易發展起來,同海外之國建立聯系有了貿易往來之後,永嘉帝的功績,已經隱隱有超過正寧帝的跡象。

這樣的明君,不可能看不明白隱戶之患。是以蕭景曜只說了取消人丁稅,永嘉帝便立即想到了清隱戶上,並陷入了沉思之中。

“既然稅收能穩住,那廢除人丁稅,倒也不是不可行。”

沒有皇帝樂意看到自己的治下有隱戶。永嘉帝也不爽官員和地方豪強收隱戶很久了。

永嘉帝很是感動,看向蕭景曜的目光滿是柔軟,語氣竟然還有些哽咽,“我就知道,只有你會這麽掏心掏肺地為我著想!”

隱戶問題,皇帝和官員們心中都有數。放眼望去,滿朝文武,名下沒有隱戶的,絕對是少數。每當朝廷要清隱戶時,官員們適當放點血,再收拾幾個地方豪強,將戶籍數目做得漂亮些,也就過了。並不會一查到底,將天下所有的隱戶全部都清查出來。

那也做不到。

要是廢除人丁稅,隱戶們自願出來,那肯定能比朝廷自己清隱戶的效率更高。

蕭景曜建議永嘉帝,“將人丁稅攤入田畝之中,日後永不加賦。正好還能讓朝廷順勢重新錄一遍土地。”

永嘉帝眼神一亮,隱戶和田地兩大難,倒是讓蕭景曜一舉給解決了。誠然,這次清隱戶也不能將隱戶和隱田全部清出來,但絕對能清出一個十分不錯的數目。

蕭景曜也不覺得自己現在提出攤丁入畝有什麽不妥。康乾盛世的人口大爆發,許多人都將此全部歸功於紅薯土豆和玉米的大規模種植,基本解決了百姓餓肚子的問題。又因為永不加賦,百姓能放心大膽地生孩子而不用擔心生得太多交不起人丁稅。這個人口大爆發,應當還有原先的隱戶被清出來的功勞。

看看現在的大齊,紅薯玉米和土豆已經成為老百姓們每年必種的口糧。商稅也十分穩定,國庫甚至達到了一個從未有過的驚人數字。現在提出攤丁入畝,永不加賦,完全不用怕步子太大扯著蛋,就算出現了問題,朝廷也有底氣將難處給扛過去。

永嘉帝思忖再三,心中已經有了決斷。

這樣有關稅收的大事,必然要經政事堂。胡閣老一聽永嘉帝這話,就拿眼覷蕭景曜。這個提議一看就是蕭景曜的風格,從實物稅折算成銀子再到攤丁入畝永不加賦,蕭景曜簡直是和稅法杠上了。

不過廢除人丁稅,永不加賦,怎麽看都是仁政,道德高地已經被人占據,其他人再想反對,總覺得底氣不是特別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