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大唐遊俠

戰爭絕不止是兩國朝堂和軍隊的事。

兩國朝堂的關系是友好還是敵對,往往是民間的風向標。

朝堂互相敵對時,兩國民間的矛盾自然產生,這種矛盾來得順理成章卻又莫名其妙,有時候甚至不需要發生什麽具體的事件,矛盾和仇恨就這樣毫無道理地產生了。

“同仇敵愾”“一損俱損”,從古至今,民間百姓的利益是緊緊跟朝堂聯系在一起的,割都割不斷。

所以登州漁民與高句麗漁民的仇恨,也是理所當然地存在著,並且越積越深。

當漁民們聽說辱夷城被克,高句麗的這座海港城池落入唐軍手中,自是振奮不已。

國家征戰之事漁民們不懂,可辱夷城被克卻實實在在跟登州漁民的利益相關,高句麗漁民的氣焰被打壓,登州漁民未來自然有好日子了。

越說越高興的漁民走路都仿佛帶了風,氣氛愈發熱烈起來。

“王師威武,戰無不勝,若高句麗被滅國,以後那些高句麗雜碎在海上見了咱們,怕不是要跪著問安呢。”一名漁民哈哈笑道。

另一名漁民搖頭道:“你又不是大唐的官兒,別人縱是亡國之民,也沒必要跪你。”

“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後登州至辱夷城這片海域,高句麗那些雜碎們不敢跟咱們搶漁區了,咱們下網的地方,他們得躲得遠遠的,誰叫他們已亡國了呢。”

“說來還是要感謝咱們大唐的王師,將士們不容易,拼死拼活的,給咱們百姓打出了面子,打出了底氣。”

漁民們紛紛附和點頭。

沉默片刻,又一名漁民低聲道:“聽說王師犧牲也不小呢,一個月前,高句麗烏骨城外,兩萬靺鞨室韋等異族騎兵突襲我王師後方,幸好被留守烏骨城外的王師察覺。”

“有一位了不得的英雄,他是英國公之孫,權貴子弟人也爭氣,自己憑本事掙了個‘渭南縣公’之爵,名叫李欽載。”

“兩萬異族騎兵突襲烏骨城外大營,就是這位李帥率領留守的五千王師將士抗擊,五千兵馬愣是扛住了兩萬騎兵的進攻,整整一天一夜,那兩萬騎兵都沒沖過去,反而越打越膽寒。”

漁民們頓時肅然起敬:“我大唐竟有這般英雄人物,實是社稷之福啊!”

消息靈通的漁民嘆了口氣,道:“扛住了兩萬騎兵一天一夜,可李帥和麾下的五千將士也是傷亡慘重,後來終於等到了援兵,兩萬異族騎兵被全殲,可李帥的五千將士也只剩下一百來人,個個都帶傷。”

“就連李帥自己,都是身受重傷,昏迷兩天兩夜,大半個身子都進了鬼門關,差點沒救回來……”

“咱們大唐的官兒呀,有清廉的,有貪墨的,也有靠祖蔭父蔭騰達的,這位李帥雖是英公之孫,可人家卻沒靠過祖蔭,脾氣也是剛烈得很,說不退就不退,死也要死在沙場上。”

說著漁民忍不住朝高句麗方向拱了拱手,道:“是大人物,也是大英雄,值當咱們平民百姓一拜,將士們浴血廝殺的結果,好處是實實在在讓咱們百姓得了,就憑這一點,也該感恩伏拜。”

眾漁民也跟著朝高句麗方向遙遙拱手,表情很敬仰。

“也不知那位李帥,究竟是怎樣的風采,當初王師東征之時,許多將士都是從咱們登州港出發的,那其中不知有沒有李帥。”

消息靈通的漁民嘿嘿一笑,道:“我一位遠房侄兒如今在水師都督孫仁師麾下當府兵,前日在港口水師駐地遇到他,他告訴我,天子已下旨,從高句麗召回李帥,回長安養傷。”

“怕不就是這兩日,李帥會乘船到咱們登州,爾等若是想見李帥的風采,便守在港口等他,定會等到的。”

漁民們兩眼一亮,急忙道:“若真能遠遠見那位李帥一面,倒是咱們的福氣了,這兩日打魚莫跑遠了,就守在港口附近,若見水師艦船來,咱們便等在路邊,遠遠向這位李帥拜一拜,算是表個心意了。”

眾人紛紛應是。

漁民們議論紛紛,不時發出大笑聲,引來路人們的側目。

路邊穿梭的人群裏,一名短衫武士打扮的年輕男子半闔著雙眼,懶洋洋地跟在漁民們身後。

這名男子不是漁民,而是遊俠兒。

大唐的遊俠兒很出名,但在大唐立國初期,“遊俠兒”並不是什麽好詞。

因為這類人太雜,街頭逞勇鬥強的街痞流氓自稱是遊俠兒,無所事事給有錢人跑腿幫閑的也自稱是遊俠兒,搞得遊俠兒這個群體的档次蹭蹭的往下掉,都跟下九流一樣提不上台面了。

但遊俠兒其中也有真本事的人,他們四海為家,行俠仗義,沒有具體的職業也沒有收入來源,但有意思的是,他們好像從來不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