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5 章 劉承旭的番外(完)

很難想象秋君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度過的,劉承旭面對傅夫人的言論,心想自己只是不薄情,並非代表他就真的傻。

傅氏身邊兩個心腹殘害小傅氏,這個時候傅夫人如何不站出來?下人們怎麽敢隨意自作主張,還不是有人指使。傅氏軟弱,但傅夫人心有韜略,能言善辯,未必不是她指使的。

但無憑無據,且事情過去數年,他即便是提起來,傅夫人也未必會承認。

現在傅家嶽丈已經入閣,傅夫人此來先禮後兵罷了,但劉家也不是吃素的。他想自己若是直接不同意,恐怕請封誥命的冊子送往禮部,會被人動手腳,因此,劉承旭故意擺出一幅受教的模樣。

“您說的很是。”劉承旭垂頭說了一句。

傅夫人大喜,自然又去傅春華處說了此事,嘴裏還憤憤的道:“過些時日,就讓姑爺把書瑞放到你膝下,你身子再生恐怕也很難了,趁著書瑞還小,如今正好。”

倒是傅氏不忍:“這樣也不好吧,我現在這般挺好的。”

“你就是太善,所以人善被馬欺,被一個庶出的騎在頭上拉屎。”傅夫人恨鐵不成鋼,但她自以為說動了劉承旭,心情也比來之前好多了。

只是沒想到封誥下來,這個封誥卻是給小傅氏請的,傅夫人在家氣了個倒仰。

這事兒劉承旭辦下來,也絲毫沒有什麽愧疚的,不是他偏愛小傅氏,而是所有的事情他不計較了,不代表你就可以指手畫腳。

他的確之前對傅氏愧疚異常,所以家都給她當,即便寵愛小傅氏,也是折中讓丁姨娘管家,但是管成如何了?

秋君有了誥命,比以前臉色好看許多,她是個很有分寸的人,無論是麗婉還是麗嘉的親事她都不介入,她只管麗姝的親事。

麗姝定的是鄭灝,其實從家世上說鄭家如今比劉家強太多,鄭灝年紀也比麗姝大,但秋君脈脈的看著他:“我只覺得彌補我和你的遺憾,你總覺得比我大十歲,你說如果有來世,我們一心一意。我見到鄭家哥兒和我們家的姐兒,就總覺得仿佛是看到當時的我們。”

這句話最為觸動他,劉承旭平生頭一次求人,也是為了女兒的婚事。鄭伯棠和他是總角之交,京中要和鄭家結親者,無論是

身份地位比劉家高的比比皆是,自己以情動人,這樁婚事才成。

女兒的婚事準備定下後,大女兒的親事傅家卻出現變卦,這件事情在劉承旭看來是天經地義板上釘釘的。

傅家不僅不願意,反而傅氏之前的事情被抖落出來,麗嘉過來找他時,他很驚訝,麗嘉卻道:“爹就隨我去看看娘親吧。”

只劉承旭還未進去時,就聽到傅氏和小傅氏姐妹在說話,他聽了半晌才知曉小傅氏原來早已知曉傅氏在流落民間時,早已委身於人,聽到這些他更覺得喜歡小傅氏沒錯了。

她聰慧有手段,卻更有底線,值得自己去愛。

這樣的品質遠勝過他見過的所有的女人。

後來,傅氏進了廟裏清修,沒幾年也去了。而他和小傅氏在外也經歷了風風雨雨,仕途上更是起起伏伏,但有她陪在自己身邊,他永遠也不會孤單。

比起他而言,大哥的日子就沒那麽好過了,大嫂因為無子,索性把整個大房的錢財似乎都掏空給了麗貞,而麗貞這孩子從小就欺負麗姝,劉承旭也不喜歡這種刁蠻的姑娘。

大哥素來沉默寡言,提酒來找自己喝酒的時候,突然說了一句話:“我前兒在街上看到她了,她過的並不是很好,我讓人送了點銀子過去。”

大概只有劉承旭知道這個“她”指的是誰了?

劉承旭道:“哥哥,過去之所以稱為過去,就是必須要忘記的事情。”

“知道了。”劉承宗默默地道。

錦衣衛指揮使,看似風光無限,實際上日後退下不知道如何,有善終的少,多數是不得善終。因此大哥把小女兒嫁進東宮,他雖然有些微詞,但心中也理解他為何這麽做。

只是,說來很奇怪,他女兒麗姝雖然出嫁十多年了,但是容貌依舊有傾國之色,連東宮太子都動心,小傅氏嚇的半死。

劉承旭卻覺得理所當然:“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太子欣賞可以,若是不能克制,我就是拼著這條老命也會保護好女兒的。”

話雖如此,但女兒騎馬救大皇子的事情傳出來,劉承旭心想女兒是何時學會騎馬的?但他到底沒有問出來。

妻子擔驚受怕的不行,自己也一直留心以前太子,現在的皇帝的行為。

他們夫妻每每見到鄭灝和麗姝,都仿佛見到自己夫妻重新來過一樣,因此總希望他們好好地。還好,新皇帝在位時,女兒並無不妥,反而出任大皇子的先生。

只是這樣一來,又綁定了大皇子一派,若大皇子做不成太子,那該如何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