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老爹頂住,機不可失!(第2/4頁)

說到這裏,李中山眉頭微皺,似乎在琢磨著是不是再向鄭經多要點好處的時候。門外突然響起了急促的腳步聲,然後就聽見兄弟李中正的聲音傳了進來:“二哥,二哥,不好了!吳三桂的水陸大軍已經沖過小池口,吳三桂的水軍馬上……可能已經沖進鄱陽湖了!”

吳三桂終於動了!

都堂裏面的幾個人互相看看,都是一副氣定神閑的模樣,李中山顯得最篤定,還笑眯眯捧起茶盞,似乎準備“喝上一杯”。

就在這時,李中山的那個“新三弟”李中正已經一身風塵仆仆地從外頭沖進來了。這位“中正老弟”隨李中山,本來也是個玉樹臨風的美男子,還愛打扮,總是把自己拾到得幹幹凈凈。可今兒卻是一副趕了多少遠路的模樣,一行臟兮兮的行裝,滿身臭汗,臉上灰蒙蒙的,還有點胡子拉碴,不知道多少天沒修過面了?

“老三,你總算回來了……”李中山笑著招呼他道,“讓你去給咱爹送個信……你這一去那麽多日子,咱爹還一個勁兒給你報功,小半個江西仿佛都是你拿下的!”

原來李中正這些日子被他老子派去護送蔡毓榮去廣東赴任,出了南昌之後先向東奔饒州,再向南去撫州,然後向西走臨江、袁州。再南下吉安,最後再入贛州,將蔡毓榮和他的幾百個累得瘦了一圈的親兵送到廣東潮州府境內,才趕回李輔臣的九江大營。這一路所過的府城、州城、縣城,當然都在蔡毓榮這個前任大清江西巡撫的帶頭示範作用下,歸順大明了!

不過這個收復地盤的功勞,全都記在了李中正身上……收復六個州府的大功,怎麽都該給他封個爵了!

李中正這會兒可沒心思說自己在江西的“英雄事跡”,而是大聲吼道:“二哥,先別說我的事兒……說咱爹!咱爹有危險!我路過小池口的時候就撞見吳三桂的大軍沿江東下了!可不得了,江面上都是吳周的戰船,船帆、旗號遮天蔽日,一眼望去都沒邊兒了……至少有好幾千艘啊!

長江岸邊的管道上也全都是吳三桂的陸師,馬隊步軍不計其數……二哥,吳三桂這次至少出動了三四十萬大軍!全都拐彎進了鄱陽湖,咱爹這下可懸了!”

原來李中正在九江府城附近的明軍大營見過李輔臣後,就馬上渡江去了江北,準備走江北的官道返回南京。沒想到才走到小池口,就遇上了沿著長江南下的吳家大軍!幸好吳家軍並沒有從長江北岸進軍,只是走長江水道和長江南岸。於是李中正感覺快馬加鞭往南京跑,居然比大明安徽提督衙門派出的六百裏加急還早到了南京半日。

這個孝心果然可嘉啊!

“老三,你別著急,咱爹福大命大,吳三桂是要不了他的性命的。”李中山對李輔臣倒是挺有信心的,笑著對兄弟道,“你快回去休息……愚兄馬上找人來商量出兵的事兒!”

“好!”李中正點點頭,“哥,可得快一些……我擔心吳三桂的水軍會走含鄱口入鄱陽湖,再從星子口入贛江,一路向南昌而去。同時吳三桂的陸師在解了傑書的九江之困後,會一路尾隨咱爹和李忠王的軍隊也往南昌而去。到時候咱爹退得慢一些,就有可能腹背受敵,最後連南昌都進不去了!”

“知道,知道……你快去休息吧!大將軍府的參軍司早就準備好各種應對之策了,咱爹也久經戰陣,不會有事的。無論如何,總是能先退進南昌的。”

李中山又是一番安慰,總算把自己的兄弟哄走了。

他當然不能告訴自己的兄弟,他們的老爹李輔臣其實早就做好溜進南昌死守的準備。

以李輔臣守城的能耐,吳三桂可沒那麽容易讓李吉貞李大哥嗣位為王。

等兄弟走遠了,李中山才吩咐周昌、姚啟聖道:“吳三桂這次來勢洶洶,看來是做了首戰即決戰,一戰定乾坤的打算……你們馬上去召集參謀開會,拿出兩個進軍方略,一個走水路,一個走陸路……明天一早就拿給我看。”

說完這話,他又對黃宗羲、陳恭尹道:“梨洲先生,半峰先生,陪我走一趟翼王府。”

黃宗羲忙問:“大將軍,您要同翼王定約結盟?”

陳恭尹則問:“大將軍,您打算往江西出兵嗎?”

李中山正容道:“現在正是和翼王、北王定約結盟的時候……至於向何處出兵,我只能和半峰先生您這麽說,首戰即決戰,決戰不可失!”

……

浙江,嚴州府,建德縣。

耿精忠老營現在就設在這座群山環繞的小縣城當中。小小的縣城當中,現在擠滿了東靖王朝的達官顯貴和兵將家眷。

那麽多人,一下擠進那麽小的一座縣城,那怕把原來的百姓都遷去了杭州,也顯得擁擠不堪。而且好好的被從杭州搬到這裏,多少會有點不痛快,所以這座小城裏面這些日子可吵鬧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