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李大頭,看朕的圍爹打援之策!

“這是武穴鎮,這是城子鎮,這是小池口。現在這三處都有李來順的軍隊布防。臣自德化出發逆江而上來武昌的時候,就親眼看見李來順忠王府的軍隊在岸邊構築炮壘……皇上,如果讓李輔臣、李來順完成了這三處的布防,那再想從武昌出兵去解九江之圍就不容易了。”

武昌府的大周皇城中的武英殿中,已經換上了一身大周朝官袍的郎廷相,正拿著根小木棍,在一幅掛起來的地圖上指指點點。他剛才點到的那三個鎮,都位於長江岸邊,九江府城德化的上遊。其中武穴和小池口在江北,城子鎮在江南。這三個小鎮如果被忠王李來順的軍隊牢牢占據,並且構築好炮台,架起幾十門可以發射十二斤彈丸的紅衣大炮,再用浮橋、鐵索之類的東西封鎖長江水面。那麽吳三桂的大軍想要順流而下去九江可就難了!

郎廷相接著又一指九江府城德化,憂心忡忡地說:“皇上,現在德化外圍的德安、瑞昌、建昌三縣都被李輔臣的軍隊控制,李輔臣的先頭部隊,在上個月已經抵達可德化外圍。康國公幾次派精銳出戰,想要打退李輔臣,奈何李家軍的火器十分犀利,騎兵的實力又強,康國公的軍隊難以抵擋……臣離開九江之前,康國公已經連著敗了好幾陣了!

臣估計,李輔臣要不了太久,就能把九江府城給包圍了。雖然九江府城的城防十分堅固,但城中的兵糧儲備卻不大多,一旦被圍,最多只能堅持幾個月!”

吳三桂抱著胳膊,眯著眼睛,大模大樣對著地圖坐在一張太師椅上。身邊還站著吳應熊、吳世璠、吳世玨、夏國相、胡國柱、王屏藩、鄭蛟麟、方光琛、劉玄初、汪士榮等文臣武將。

聽郎廷相介紹完九江的情況,吳三桂就扭頭看著自己的兩個水軍大都督,笑著問:“國相、國柱,水師情況怎麽樣?準備好了嗎?”

“皇上,”胡國柱笑道,“水師本就有大小戰船八百余艘,官兵不下三萬,全都是練了兩三年,已然精熟水戰。”

夏國相又補充道:“皇上,咱們抵達武昌後,又從湖南和湖北的荊州、襄陽等處征集了民船三千條,水手四萬余,全都編入水師,用來運兵運糧。所以現在咱們總共有戰船八百,民船三千,府兵三萬,還有臨時招募的募勇四萬,全都隨時待命,只等皇上您一聲令下!”

吳三桂滿意地點點頭說了一聲“好”,然後又問吳應熊、吳世璠道:“應熊、世璠,陸師準備得怎麽樣了?”

“父皇,現在武昌這邊可以抽調出來東征的陸師府兵總共有十二萬之眾!另外還有從湖南和荊襄等處征召的民壯八萬,總共有二十萬之眾!”

“皇爺爺,這二十萬陸師也都整裝待發,隨時可以出兵!另外,湖南方面還有三叔楚王的三萬府兵和兩萬民壯,也隨時能向江西或廣東開進。長安那邊還有……”

“夠了,這些兵就夠了!”吳三桂打斷了吳世璠的話,他這次帶著吳應熊出兵,而把吳應麒丟在長安守家,表面上的理由是吳應麒所部多少闖、獻舊部,讓他們去攻殺舊主,就有點陷之不義的意思了。但實際上的原因,則是吳三桂有意扶持吳應熊。

他這是吸取了李淵和朱棣的教訓!

李淵把個老大太子拴在身邊,整天讓老二秦王到處征伐,結果那個不忠不孝的李世民越打越壯,最後殺兄逼父……把唐朝的規矩都搞壞了。

朱棣的情況也差不多,長子太肥,不方便行軍打仗,他就領著次子朱高煦去謀朝篡位。雖然沒搞出靖難二期,但是也害了朱高煦父子……實際上也間接害了大明朝!

如果朱高煦不是野心膨脹,最後被明宣宗做掉,以他打仗的能耐,完全可以替代大同的代王或是封去遼東為國守邊。那就不會有宣德縮邊,也不會有後來的土木堡之變了。

所以依著吳三桂的意思,吳應麒、吳國貴、吳世琮、吳世玨都是要留給吳應熊、吳世璠保家用的……現在壓一壓,讓他們少立點功,別爬到太子頭上,就是為了將來可以大用他們。

想到這裏,吳三桂笑道:“算上民壯,就是水陸二十七萬!康國公那邊還有五萬大軍……那就是三十二萬大軍!老夫再給他兌點水,詐稱六十萬不過分吧?”

“不過分,不過分,”吳三桂的首輔方光琛笑道,“就算詐稱百萬也不算多。”

吳三桂拈著胡須道:“還有耿精忠和康熙呢,他倆怎麽都得各自吹出二十萬大軍……加一塊兒就是百萬了!”

“皇上,”劉玄初看上去並沒有那麽樂觀,謹慎地說,“大周、大清和江南靖國這次可以湊出來攻打大明的兵力實數最多就五十萬……大明那頭的兵力恐怕也不會太少,二三十萬總是可以湊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