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中山自有妙計,五十萬兩忠心!(第3/3頁)

結果……李輔臣被他的忠心感動,再加上昨天晚上看見了從江夏一路翻山越嶺傳過來的烽火,於是同意了蔡毓榮的要價。

而蔡毓榮也是個言而有信的真君子,馬上就剪了辮子,換上了李輔臣派人送去的官服,還接受了南洋通商副使的閑職,出城來點收白銀了。

只要數目對,成色好,他就立即交出南昌城,然後帶著一大家子和三百親兵去廣州上任——其實也沒什麽差事要他管,南洋通商大使是李吉貞在幹,沒有副使不也幹到現在了?

這個時候,蔡毓榮的一個總賬房已經點好數了,拿著賬本笑眯眯道了主子跟前:“老爺,已經點好了,總共五十萬兩整。銀子的成色也不錯,雖然不是一兩銀,但也是海關庫存的五十兩一錠的關銀,總共一萬錠,可以直接存入四大行的!”

蔡毓榮一聽這話,一張胖乎乎,毛茸茸的胡子臉頓時就笑開花兒了,一邊笑還一邊向李輔臣笑道:“南王殿下,您果然是言而有信之王,下官佩服!”說著他就一指身後的南昌雄城,笑著道,“大明朱文正所築的南昌雄城,現在就全都交給您了……城內還有江西巡撫撫標兩千,守城營八百,團練三千二百,還有可以供全城軍民吃上六個月的糧食,全都移交給王爺您了!”

還別說,這筆五十萬兩的“拆遷補償金”還是很值的。光是南昌城內的存糧就值五十萬了……還有六千守軍,估計武器裝備也值不少了。

李輔臣也滿意地笑了笑,然後對蔡毓榮道:“仁庵,你能在南昌堅持到如今,也算對得起康熙的信任了,而且你還收了五十萬兩……這說明康熙在你心中還是值倆錢的!”

李輔臣的言語多少有點嘲諷的意思,但是蔡毓榮那也是當過總督的人物,自有宰相氣度,壓根不在乎……還笑著連連點頭——能把對康熙的忠心賣出五十萬兩銀子,他這也算是大清叛臣當中的第一忠了吧?康熙知道了也會感到欣慰的。

李輔臣看見蔡毓榮皮挺厚,也覺得這人不錯,笑著點點頭:“那我就安排我家老三領兵護著你去廣州吧!

對了,沿途還有不少城池,也許會有個把不開眼的……”

蔡毓榮拍了拍胸脯,笑道:“包在小弟身上……小弟可是當過湖廣總督的,還是正白旗漢軍出身,康王還封了我一個江西巡撫,是那些人的上司,我都投降了,他們還繃著幹嘛呀?

一個個都是借了一屁股京債上任的,現在投降了大明,京債至少可以免了,有什麽不劃算的?”

這個蔡毓榮分析得倒是挺好的,他深受大清國恩的,現在都收了李輔臣五十萬兩把忠心賣了,底下那幫知府、知縣還挺著幹嘛?

忠大清?

他們不過是些“臨時官”,忠個屁!

至於為了買官欠下的京債……是不是可免,得看欠誰的?如果債主是瑞銀行,那他們就別想免了。這個契約精神必須得有啊!大清朝時候欠得債,反清復明了就不還了?哪有那麽便宜的事兒?反清復明又不是他們幹成的。

他們欠得債,自會有瑞銀行接管的!

當然了,這個真相,李輔臣是不會和蔡毓榮說的,江西官場上現在大概也沒人知道……知道了,也許就不投降了!

想到這裏,李輔臣就回頭對皺著眉頭,似乎有點憂心忡忡的李來順道:“忠王,咱們進城吧……武昌那邊你別擔心,有吾兒英王的錦囊妙計,吳三桂即便來了也是死路一條!”

李來順點了點頭,道:“有英王妙計,吳逆自然不會得逞。南王,咱們接下去怎麽辦?”

李輔臣笑道:“當然是先入南昌府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