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吳應熊入關是送死,大清朝還有天助?(第3/3頁)

“舉薦失察?他舉薦了誰?”

“他舉薦了武關守將黃正色……那個黃正色是他的表弟。今兒早上黃正色的折子送到了兵部那裏,說他馬上要率部獻關投降吳應熊!”

……

西安行在,南書房。

當聞召趕來的大臣們走進書房的時候,就看見黃錫袞還在那兒垂頭喪氣地跪著,而康熙則煩躁地在案幾邊走來走去,案幾上還鋪著一張地圖。

康熙一邊走還一邊嘀咕:“這什麽人呢?朕用的都是些什麽人……”

索額圖剛剛已經從小桂子那裏得知了武關發生的事情,現在又看康熙一副快要崩潰的模樣,趕緊跪下叩了個頭,大聲建議道:“皇上,事急矣,請皇上先走,奴才留在西安堅守,和姓吳的周旋到底!”

康熙一下站住,回頭望了眼索額圖,忽然大笑了起來:“哈哈哈……索額圖,你和朕開什麽玩笑?朕為什麽要走?”

玩笑?

這是玩笑?

跟著索額圖後面進來的大學士金巴泰趕忙問跪著請罪的黃錫袞:“宗麟,到底怎麽回事?”

“金中堂,”黃錫袞道,“吳應熊的幾萬大軍昨兒開到了武關關下,我那個表弟黃正色不敵吳軍,舉關投降。他在投降之前還給皇上上了道折子,說明了武關關前的情況和他投降的原因……”

“這……”金巴泰一時也蒙了,投降之前還要上疏解釋原因嗎?這難道就是傳說中“以禮來降”中的“降禮”嗎?

康熙這時接過話題,笑著道:“諸位,你們不要慌,吳應熊犯了孤軍深入之的兵家大忌……竟然率領所部精兵數萬,在拿下南陽後直奔西安而來,他這是自尋死路!朕正愁不知道該如何殲滅吳軍大隊以打開局面,他就自己送上門來,真是天助大清!”

這話說得底下的大臣們更加蒙圈了,這怎麽就是吳應熊犯了兵家大忌呢?

你這武關都丟了,吳家幾萬大軍長驅直入來打西安,這怎麽就是孤軍深入?他這是孤軍深入,那當年李自成打進關中是不是孤軍深入?李淵打進關中是不是孤軍深入?多鐸從潼關打進關中是不是孤軍深入?安祿山的大軍殺進關中是不是孤軍深入?

歷史上孤軍深入關中的敵人挺多的……

“皇上,”兵部尚書塞色黑道,“您是萬乘之尊,可千萬不能在西安前敵弄險,您還是先退回京師,然後再調集天兵圍剿吳逆所部。”

康熙連連搖頭:“不必,不必……不就是數萬吳軍嗎?行在還是寒冬臘月,吳逆在漢中、隴西的兵根本動不了。而且襄陽還受到李自成的威脅,阿密達他們隨時可以反攻南陽,截斷吳逆應熊的退路。所朕在關中和吳逆決戰是勝券在握,十拿九穩的。朕為什麽要撤?朕要撤了,豈不是向天下表明朕怕了吳應熊?況且朕一走,關中人心必然浮動,到時候還能不能守住就不好說了。

所以,朕不走!朕不學唐明皇,朕也不學楊廣,朕要堅守西安,就在西安城下破賊,然後再調集各路大軍圍攻,一舉全殲吳逆的數萬兵馬。只要吳逆的這幾萬人送在關中,那麽朕削平各路反賊,重建大清盛世的時候就指日可待了。”

這如意算盤打得真是嘎嘎的,不過好像也有點道理……吳應熊這一把莽進關中,的確有點孤軍深入。如果他打不下西安,頓兵堅城之下,磨了銳氣,康熙再調集大軍來個反殺,多半能把吳應熊的主力都留在西安附近。

而吳應熊的這幾萬人可是吳三桂麾下“四大主力”之一!要全部折損了,吳三桂的元氣一定大傷,從此走上下坡路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康熙要是自己先溜了……他溜回北京後還有沒有資格繼續當皇上?福全好像幹得不錯,大家夥會擁護一個臨陣脫逃的皇上,還是擁護一個看著很會打仗的皇上?到時候,康熙可就真的要哢嚓一下“稀掉了”了!

所以康熙的確不能學唐明皇和楊廣……他得學崇禎!

就在西安賭一把,來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想到這裏,底下的大臣們也不再勸康熙跑路了,而是異口同聲地說:“皇上聖明,奴才(臣)等願隨皇上堅守西安,以破逆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