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吳應熊入關是送死,大清朝還有天助?(第2/3頁)

“協台,兵部的人這樣瞎指揮,看來大清要……”

“協台,不如咱們……”

“協台,您也是福建人呢!不如也學學楊總兵和蔡總兵?”

這幫綠營兵的忠誠度的確是很對得住大清朝發給他們的那點軍餉。

面對來勢洶洶的吳家大軍,大家夥這就準備一起當貳臣了。

而且還給黃正色找了兩個榜樣……反正之前已經出了楊來嘉、蔡祿這兩個福建二五仔,現在不妨再多一個!

不過黃正色卻冷哼了一聲,打斷了底下這群不忠不孝,就想著投降的官兵,還沉著聲道:“爾等將黃某當成什麽人了?黃某是讀過聖賢書的,豈可同楊來嘉、蔡祿之流一般!

來人,去本官府中取文房四寶送到關樓之中!”

“協台,您要給皇上上遺折嗎?”馬上就有人用敬佩地語氣發問。

“遺個屁折!”黃正色瞪了那人一眼,“本官要修一封降表!”

修降表?

這下所有人都服氣了,這個文武雙全的貳臣就是講究!

黃正色接著又嘆息一聲,說:“在修降表之前,本官還要給皇上上個折子……得叫皇上知道武關守不住了,吳家的大軍數萬人馬上就要殺進關中了。讓他趕緊跑吧,可別學崇禎皇帝!”

他又嘆了一聲:“好歹君臣一場,總要有個交代,也算進最後一次人臣之道吧!”

還別說,這個黃正色還是有點忠心的,至少比楊來嘉、蔡祿這種鐵了心要當二五仔的強,在當二五仔之前還知道提醒舊主子趕緊跑!

是二五仔中的忠義之士啊!

而這個忠義二五仔寫文章還是挺快的,在文房四寶拿來後,馬上就在武關的關城上寫好了給康熙的奏折。在奏折當中,他還很委屈地向康熙解釋了自己不得已要當貳臣的原因……打又打不過,逃也逃不掉——他自己可以逃,但下面的綠營兵家眷都在武關後面的龍駒寨和商洛鎮,他們不肯逃的。

至於死……好像也是白死!

所以還是投降算了!

不過身為清臣,他還是要在投降之前,把吳軍的情況都如實告知康熙皇帝的,並且還要最後一次給出正確的建議——皇上還是快跑吧!

寫完了“最後的奏折”,他又請那位給他傳令的兵部塘馬辛苦一下,把這折子再帶回西安去。

隨後黃正色又寫好了一封降表,再派了個能言會道的手下,帶著降表,從關城上下去,然後打著白旗去找吳軍的大官投降了。

黃正色的這番操作,很快就把還沉浸在新春佳節的歡樂氣氛中的康熙皇帝和他的大臣給整蒙了,其中最蒙的當然就是黃正色的表哥黃錫袞了——這表弟都跟他姓了,他當然得負責了!

黃正色的商州副將就是他給運動來的,本想著在這個亂世中也抓一點武裝,萬一康熙守不住關中,他也不必殉國,還可以當三臣嘛——他是個神童,崇禎十三年就中進士了,當時才十九歲,到了南明時還授了個廣西巡撫,當時才二十五二十六的樣子。不過他沒有抗清到底,而是開溜回家鄉當了個“逃臣”,在家鄉躲了兩年,到順治五年的時候又去考了清朝的翰林院庶吉士,正式當了貳臣。

既然都當過貳臣,那當三臣也就沒什麽了……可他怎麽也沒想到,吳軍居然沒頭沒腦的從武關打來了,而且還是幾萬大軍完孤軍深入,完全就是一個“莽”!

結果“莽”得他布下的後招搶在他之前當了貳臣,這下他的三臣還怎麽當?

而更讓黃錫袞無語的是,這黃正色在當貳臣之前還給康熙上了道折子,把他要投降的原因還有武關當面的情況,都說得明明白白,還建議康熙趕緊逃。

這算什麽意思?講義氣?在投降之前還要站好最後一班崗?

遇上這樣的表弟,黃錫袞也沒辦法了,只好讓人把自己捆了,跑到康熙的天子行在請罪。

而這一天正好是大年夜,康熙也給自己放了大假,正在宮裏和新收的葡萄牙包衣佐領出身的答應練習撂跤和擒拿術,練得正來勁的時候,小桂子就慌慌張張來報告說今兒在兵部當值的兵部侍郎黃錫袞“自縛請見”。

剛剛制服了一個西夷大碼美人的康熙愣了愣,回頭看了眼小桂子:“什麽?什麽叫自縛……請見?”

“就是,就是拿繩把自己捆了後來行在請見……”

正在練功的康熙都愣住了,“什麽意思?他瘋了嗎?他難道是想進諫嗎?繩……諫?”

沒聽說過啊,就聽說過“死諫”,沒聽過還有“繩諫”的。

“不,不是,”小桂子搖搖頭,“皇上,他不是來‘繩諫’的,而是來請罪的。”

“請罪?他犯了什麽罪?”

“犯了舉薦失察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