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2/4頁)

好一張巧嘴!劉文濟言罷,劉文渙心氣便微感不順,看向他的眼神中都帶有幾分鄙夷,待注意到老皇帝那笑呵呵的神情,眼神就更不對了。

於劉文渙而言,似劉文濟這種不溫不火、討巧賣乖的表現,是最讓他難受的。難受的點就在於,他做不到,沒法違心地裝模作樣,從小到大,劉文渙都是天之驕子,有自己的驕傲與矜持。

然而,當眼睜睜地看著劉文濟通過這種方式,討得父祖歡心,劉文渙心頭又格外不爽。

兩種情緒在劉文渙腦中反復拉扯,老皇帝則對劉文濟的回答付之一笑,拄著竹節,緩緩回到暖席,待坐下,看著兩個英氣勃勃的皇孫,有些悵惘地說道:

“只有親眼去看了,才能見識到這個世界究竟有多大!朕是沒機會了,你們卻還年少。他日若有機會,就代朕去走走看看,也算替朕完成一樁夙願。

開拓南洋,高調子唱了幾十年了,到老也沒能夠親眼目睹……”

見老皇帝又陷入那種自我的感懷之中,兄弟倆除了附和著老人家,也沒有其他可作之事了。

“胡德!”

“小的在!請官家吩咐!”老皇帝一叫人,胡德立刻就躥了出來,躬身聽命。

“行營大隊,還有多久到?”老皇帝問道。

“回官家,根據行營前報,依路程,還有三日左右時間,可抵港口!”

聞答,老皇帝略作思索,即吩咐道:“傳令下去,五日後鑾駕起行,向東巡幸!”

聽到這個吩咐,胡德不禁請示道:“官家,這即將開年,距離元夕佳節也不遠了,不知官家擬在何處過節,是否讓地方上提前準備?”

“走到哪兒算哪兒吧!至於過節,在哪兒過都一樣!”老皇帝擺擺手,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胡德頷首,緊跟著又問道:“官家是否繼續乘船東幸?”

“船,朕已經坐夠了!”老皇帝淡淡然地道。

“是!”胡德當即應道,不再多問,扭身便去傳詔安排了。

就這樣,在老皇帝的堅持下,行營於五日後起行,隨老皇帝向東巡幸,寒冬臘月的,也不讓人消停幾分。

在開寶三十年到來之時,才剛進入惠州不久,等上元佳節臨來之時,仍沒出廣南東道境。大抵是感受到行營上下那股不樂意的情緒,老皇帝終於多了幾分理解,下令在潮州州城海陽過年,大慶三日,方釋怨氣。

在海陽,上元節宴慶當日,老皇帝發布了遲來的新年第一詔,內容與節慶沒有半點幹洗,而是正式對南洋地區進行分封處理。

經過與劉淳那番對話,老皇帝的分封策略又發生了一些變化,而劉淳的顧慮在這道詔書中得到了解決。

根據遠征軍目前進展,老皇帝將三島分為四塊,正式建立四個封國,北金洲(馬來半島)封給齊王劉昀;南金洲(蘇門答臘)封給已故梁王劉曉一脈;爪哇島被一分為二,西爪哇封給雍王一脈,東爪哇則給十二皇子越國公劉晗(郭寧妃之子)。

這些乃是老皇帝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事實上,就是為他個人喜好所左右。當然,與此前不同的是,這些封國都是賜封,屬於額外的賞賜,受封之人國內爵位、待遇得以保留。

換句話說,老皇帝放棄了此前把兒子們都趕出去的想法,強扭的瓜不甜。相反,地盤給你了,想怎麽經營隨你,至於今後會如何發展,老皇帝實在沒有精力再去多想了。

再不濟,也不可能倒退到南下之前,那麽多南洋開拓士不會懈怠,已經建立起的南洋貿易利益鏈條沒那麽容易斷裂。

劉淳的那番話,對老皇帝最大的觸動便是,他不再打算包辦一切了,已經開好一個頭,任其發展而已。

廣大南洋地區,當然不止那三島,但剩下的,老皇帝打算留給後人,不管是南洋封國,還是後代帝王,都需要一定的余地。

當然,南邊封了,老皇帝不會忘記西邊,小的封了,不會忽略他信重的大的兒子。只不過,對安西如何分封,對劉晞、劉昉二子如何安排,他始終沒想好,因為在乎,所以遲疑。

開寶三十年初夏,鑾駕已然抵達杭州,從洛陽出發算起,老皇帝南幸已然整整一年過去了。這並不能算是老皇帝離京最遠的一次,但毫無疑問是他人生最漫長的一次旅途,也是最疲憊的一次遠行。

過去的一個春季,老皇帝基本都待在閩浙二道,從漳泉、福建,一路逶迤而行,走馬觀花,直到杭州。大概是感受到了地方上的抱怨,在閩浙二道,老皇帝安分了許多,不似在兩湖、廣東那般過度折騰。

這倒是讓兩道的官僚們有些意外,畢竟他們都已經有心理準備了。不過,大夥也都不是受虐狂,老皇帝和風細雨,飄忽而過,他們也就殷勤逢迎,讓老皇帝賓至如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