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2/3頁)

“蕭撻凜!”對耶律元寧老皇帝沒印象,蕭撻凜則引起了他的注意,看著劉旸,玩味地道:“這似乎是蕭思溫的族侄吧!”

此時此刻,是有些難以揣摩老皇帝是何等心理,但劉旸仍是不慌不忙,淡定而自然地點頭道:“正是!當年此人還曾隨蕭思溫在遼東,抵禦過王師北伐!”

劉旸如此坦然,老皇帝反而不好再拿這層關系做文章了,想了想,悠悠問道:“那耶律休哥也算一世豪傑了,竟然亡於乃蠻人手裏,這區區乃蠻,竟然有此實力?”

提及此,劉旸也有些感慨,由於老皇帝的懈怠,這些年,漠北局勢的變化,就輪到他這個太子來關注,關注多了,了解也就深了。

看著老皇帝,劉旸解釋道:“漠北契丹這些年一直處於兩受敵的境況,東面的嶺外室韋,在安東多次碰壁後,就不斷向西襲擾。

至於西部的乃蠻,也在這十多年,不斷東遷,占據了原屬契丹西北的大片草場、土地,實力不斷壯大。

尤其是他們的尊奉的太陽汗劉金,在長成之後,糾集部眾,屢屢東侵,與契丹交鋒,意圖爭奪漠北霸權。

去年耶律休哥率軍西征,只是這些年雙方之間一次普通交戰罷了,主帥受創於陣上,也實屬意外。”

聽其描述,老皇帝忽然興致勃勃地問道:“草原上的勢力,總是這樣此起彼伏,新舊交替,契丹若是不行,下一個崛起的,不是室韋,就是乃蠻。

依目前的局勢看來,乃蠻部更有可能,更具氣象,朝廷要多加幾分關注。”

“他們那個太陽汗,叫劉金?”老皇帝略帶疑惑。

聞問,劉旸也面帶古怪,應道:“當年就有傳言,說此子乃是六弟在漠北時留下的子嗣,因有我皇室血脈,當年被乃蠻諸部立為共主。

不過,六弟予以否定,朝廷也從未承認,倒是乃蠻人深信不疑。與大漢進行邊市貿易的乃蠻人,也多宣揚此事,引以為豪……”

“似乎有這麽回事!”老皇帝點點頭,笑了笑:“甭管是真是假,這些乃蠻人雖屬戎狄,卻也聰明,知道擁抱大漢。

不過,小朋友終究年輕氣盛,不知輕重,該敲打的,就得敲打,下狠手也無妨!

契丹這十多年與大漢形成的默契,不宜被打破!”

“臣明白!”老皇帝話裏的意思,劉旸自然是領會到了的,沉靜地應道。

應付著的同時,看著老皇帝那張天煞孤星般的老臉,劉旸也有些不知如何評價他了。若說他英明,驕愎忌刻起來根本不像個,若說他昏聵,但對許多事務的判斷,還是能做到一針見血。

比如安西改革,比如漠北之爭,尤其是對契丹的態度,更令劉旸詫異。要知道,大漢與契丹是世仇,當年老皇帝更是恨不能將之亡國滅種、斬盡殺絕,開寶北伐後的十年間,也是不間斷打擊。

如今老來頑固偏執了,關鍵時刻,關鍵事務上,還能占在一個更有利於大漢的立場上,做出相對理性的判斷,這對於當下的老皇帝來說,實在是難得……

劉旸思忖著,老皇帝似乎又累了,閉上眼睛,君臣父子之間的氣氛又逐漸變得尷尬起來,少頃,還是老皇帝開口:“還有何事?”

聽得出來,老皇帝這是在趕人了。劉旸醒神,平復下小心思,再度拱手道:“兩河、兩淮道陸續來報,去歲水害善後事宜,已然進入收尾階段,受災諸州縣百姓,也已返回家園,在各地官府的安排下,進行重建,春耕也已陸續展開。朝廷決定調撥一批款項與農具、種子,作為支援,同時對於受災嚴重之州縣,進行一定稅收減免……”

去歲夏秋,黃淮流域再度爆發了一場水災,沿河兩岸,受雨水侵害州縣達數十個,房屋、田畝損壞無數,上百萬人流離失所。也就是中樞早有預見,提前防備,加強了沿河堤岸的巡視檢查,並調集軍隊、征召民夫守備重要堤岸,搶了好幾次險,方使黃河沸騰,但能能決口破堤,放大損失。

否則,中原大地,恐怕又要大傷元氣了。而比起黃河沿岸,淮河流域的官民百姓就沒那麽走運了,僅決口處便有三處,以致淮南地區盡成澤國……

洪水退,雨害止,留下的自然是滿目瘡痍,以及一張張嗷嗷待哺的嘴。於是,去年下半年,整個中原的事務重心,都放在善後安民、災後重建上。

在這方面,按理說朝廷已然積累了足夠的經驗,畢竟偌大的帝國幾乎每年每月都有災害出現,其中更不乏禍連道州的大災。

而這一次水災不同的是,規模不算建國以來最大的,損失也不是最嚴重的,但是,死傷的人最多,僅官方匯總過來的數據,便有一萬多人亡。

可以想見的是,若不排除地方隱報、虛報以及未曾統計的,實際傷亡人數還要大,翻兩番也不是不可能。這可是在“開寶盛世”,與以往大災傷亡損失作對比,反差太明顯了,這也只有一種解釋了,那就是天災之下,必有人禍,其後者影響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