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2/2頁)

“看你這麽猶豫,想來也是見識到了不少弊處吧!”見劉旸沉思,劉皇帝說了一句,而後又瞧向李昉、趙匡義等宰臣,道:“在座諸卿,都是由州部提拔中樞,都有充足的地方治政經驗,也都說說,大漢現行稅制,在執行過程中,都有哪些問題,出現了哪些弊病?”

面對劉皇帝的問題,眾臣不約而同地沉默了。對於他們的沉默,劉皇帝也不惱火,很是自然地看向王祐:“王卿,西北算是一個頗具代表性的地方了,你在西北任職多年,從州縣到道司,可謂見多識廣,你說說看!”

被劉皇帝點名,王祐自然不能再裝啞巴了,想了想,應道:“戶稅以錢幣繳納,早年之時,為了繳納稅錢,大量農民百姓,不得不賤賣絹帛、糧食以換取銅錢。由此造成錢重物輕,百姓負擔加重。不過,隨著朝廷加鑄通寶,流通天下,這種情況已然得到緩解……”

王祐此言,提出了一個問題現象,但同樣指出,這個問題已經得到緩解,好像就在提醒劉皇帝,問題不大,不要折騰了。

不過,劉皇帝可不吃這一套,又問呂端:“呂卿,你也說說看!”

呂端一副不動如山的模樣,聞問,從容起身,拱手應道:“朝廷每年制定稅額,其中一點,以天下各道貧富差距定額,各道亦以各州府發展情況分等,州府亦然,以此保證公平,富者多繳,貧者少納。

然而到縣以下,情況便發生巨大變化,官府職吏,自執稅過程中,往往一概而論,罔顧貧富分等納稅原則,只求完成上司分派稅收任務,不顧治下戶民人身、土地、財產實際情況。

從而造成,貧富均等,居大邑與務小農者,繳稅相當。同時,不少官府,僅以地域攤派,大富之區與貧苦之鄉,稅額相等,反使富者少繳,貧者多納。

長此而往,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貧者入不敷出,為避正稅,貧者寧肯拋耕舍業,而就富庶之鄉……”

呂端一席話,可以說將兩稅制在執行過程中,一大顯著問題給揭露出來了,別說劉皇帝了,就是其他人也都面色凝重,眉頭緊鎖。

“趙卿,你有什麽發現?”劉皇帝語氣似乎嚴厲了幾分,盯著趙匡義。

趙匡義心下凜然,不過未見遲疑,張口便道來:“這些年,全國有不少失地百姓,然地去稅存,稅額不減,負擔加劇。為此,或逃稅,或逃身,或淪為佃戶、雇工……”

趙匡義說完,劉皇帝又把目光轉向李昉,這下,都不需劉皇帝開口詢問了,李昉便主動嘆息道:“朝廷正稅,以貧富分等繳納,然各家各戶,財產多寡,土地多少,實難厘清,同時不乏隱匿財產、瞞報土地的情況,諸如此類,都影響到朝廷每年正課稅入!”

李昉言罷,劉皇帝終於沒再問了,沉默了一會兒,終於發出一陣有些滲人的笑聲:“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