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桃蘭賦》(第2/2頁)

有南方繁榮的經濟做基礎,南方士人的力量,也自然而然得到壯大,而經濟條件越好,就越容易出人才,這也是一個道理。

良久,看得眼睛都有些花了,劉皇帝方才放下手中的《桃蘭賦》,摸著胡子,裝模作樣地琢磨了下,方才道:“劉暉的文章,寫得是越發好了,似乎少了些浮麗,多了些自然。”

以劉皇帝的鑒賞水平,也實在難以說出什麽有水平的評論,從其本心而言,只是覺得,這二人怎麽長的腦子,怎麽能寫出那麽優美的文辭來,通篇一千余句,全是駢文,既工整,又不缺氣韻……

“傳詔,賜吳公金五十,銀百兩,蜀錦十緞,另外,把郭永平進獻的那盞琉璃燈給他送去!”劉皇帝心情很好,沖喦脫道:“告訴他,能多寫出一些傳世名作,就是對大漢做貢獻了!”

前面一些年,劉暉是不那麽安分的,一心邀名爭寵,尤其與南方的一些文臣、降臣走得很近,人也越發浮躁,誇誇其談。

後來引起劉皇帝不喜,敲打一番後,也就收斂了,尤其在周淑妃死後,劉暉也一改過去的浮躁,因為好文,也長於著文,也專注於此道上,浸淫其間。

雖然劉皇帝知道,這個兒子實則還是存在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但也沒有太在意,要完全沒個念想才不正常。

看著這篇新賦,嘴裏念念叨叨的一陣,劉皇帝再度擡眼,夏日的陽光還是蠻刺眼的,感慨道:“盛夏已至啊!”

感受著籠罩在身上的熱量,劉皇帝不自然地扭了扭身體,沖邊上侍立一宮娥道:“朕身上癢得很,你來給朕撓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