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整飭西北(第2/2頁)

對於這些,朝廷不乏有識之士,趙普就曾找到劉皇帝,以當初蜀亂為例,向劉皇帝進諫。言當初平蜀大軍胡作非為,致生大亂,為定蜀亂,朝廷對平蜀官兵不加怪罪,以穩為主,方依靠他們平亂致安。

如今,榆林生變,西北局勢堪憂,大局需要西北的軍政官吏協力合作,穩定地方,劉皇帝即便對西北弊病不滿,也可效仿平蜀之事,待彌定變亂之後,再行整治,實無必要操之過急。

趙普的話很有道理,劉皇帝也明白,但就是有些難以接受,如今不比當年,劉皇帝的心態也早已發生變化。

因此,認可趙普建議,並予以賞賜的同時,在行動上,仍舊堅持強勢,用劉皇帝的話說,朝廷澄清吏治、反貪反腐、鎮壓逆亂,還能有錯?

若是拿下幾十上百名官吏,就引得西北沸反,那恰恰證明其必要性,正好看看西北究竟隱藏著多少家賊國賊,多少逆亂分子,也看看誰才是真正的忠臣,誰與朝廷是一條心。

三十多年前,漢弱遼強之時,耶律阮舉大軍南下,他抱著打爛整個河北的決心,提兵相抗,那時情勢何等嚴峻,今日之西北,與當初相比,又算得了什麽。

事實上,這還是沿襲著劉皇帝的一貫風格,關鍵時刻,好逆勢而為,壓力越大,反而會堅定他的決心。

當然,決心只是做好最壞打算,真把西北搞個天翻地覆,劉皇帝也不是沖著這個去的。朝廷這邊,除了劉旸盯著,幫著善後之外,在西北也做了相應的準備,趙王劉昉就從涼州移駐長安,坐鎮秦隴。

關內是整治的重災區,而關內道又是西北四道真正的核心精華,關隴不出大亂,那西北就亂不起來。別說榆林還沒亂起來,即便真亂了,也只是小疾罷了。

更何況,以今時今日的漢,朝廷的權威正值巔峰,即便地方幺蛾子層出不窮,但當朝廷下定決心之時,敢於對抗的,終究是少數。

另一方面,則在於的王玄真了,雖然手握重權,但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並沒有過於放肆,打擊面雖然廣,但並沒有過於擾民。

一些朝廷大臣擔憂的人心,主要指的還是官心、軍心、豪強之心、商賈之心,與屁民無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