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大朝會(第2/2頁)

大部分人,站在階級的立場看問題,堅決反對官吏合流,要維護官的體面與地位,還有一些人,則是考慮到財政的問題,這一提升,便是全方位的,倘若通過,朝廷每年在養吏一方面,又將增加一筆巨大的支出。

而此番對捕吏的地位的提升決議,也算是正式開了一道口子,也是多方因素促成的。畢竟,捕吏衙差也屬於國家的暴力機構,為維護治安、打擊罪惡的主要力量,該值得重視。

過去,又不少軍隊軍官,在退役之後,都安排進地方的治安系統中,也就造成了一種情況,在軍中有軍官頭銜,轉任地方後,卻成為了不入流的角色,哪怕他們的職責、權力實則都不小,這種差距,讓很多人都不適應,怨言頗多,已經上達天聽。

另一方面,考慮到河西案所引申出的全國各地治安惡化的現狀,朝廷已然決策對各地進行一次治安整肅,要想讓捕吏盡力賣力,這也是先給一個甜頭,提高其積極性。

顯然,這是對大漢官吏體系結構的又一次調整,可以想見,今後還會進一步改良,至於結果如何,影響如何,還有待檢驗。

大朝會總是這樣,這並不是議事的場所,比起討論國事,更像是一種宣布儀式,走個流程,這一點,所有的朝臣早已習慣。幾乎都有人都知道,國家大事需要議論的時候,都在政事堂,在崇政殿。

而此番大朝,顯然也不只是通知一下決策,捕吏提級的事情定下之後,崇政殿快速地安靜下來,氣氛趨於嚴肅,逐漸壓抑。

劉皇帝高居寶座,平靜地俯視著群臣,良久,方才悠悠出聲:“許久未曾大朝,許久沒有見到這麽多臣工,你們有些人也許久未曾見朕,如此難得的機會,就沒人有話要說,有事要奏嗎?”

此言落,不少人面面相覷,就是靠後的那些言官,也面露猶疑,這架勢,不像是要聽他們進諫奏事的樣子。

“臣監察禦史王禹偁,有事啟奏!”這個時候,“頭鐵”的人站出來了,滿朝側目。

但見到是王禹偁,很多人都收起了意外的表情。當年“童謠案”之後,幾乎所有人都認識了這個膽大包天、犯顏直諫的年輕諫臣。

朝中言官諫臣雖多,像王禹偁那樣行事的人也不在少數,但是有好結果的,卻沒幾個。關鍵,還是看劉皇帝心情,看他的認識,劉皇帝總是有一雙“慧眼”,有些人在他看來是忠言直諫,有些人則被他認為是以直邀寵。

當年“童謠案”後,王禹偁被冷落了半年多的時間,閑居在家研究學問,寫詩作賦,但半年之後,劉皇帝又想起了此人,一道詔書,又復其職,還給他升了官。

此時,見又是王禹偁跳出來,大部分人都有些好奇,此等場合,這“鐵頭娃”又要說什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