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2/2頁)

劉旸的建議還是有邏輯、有條理,考慮也算得當了,不過,劉皇帝的反應,就兩個字:“就這?”

一聽這話,劉旸不由暗道果然,他之所以如此建議,就是希望能把此事的影響盡量控制下來,但劉皇帝顯然不這麽認為,是定要擴大化的。

盯著劉旸,劉皇帝冷冷道:“事情,是必須要調查清楚的,管他什麽牛鬼蛇神,都要給朕揪出來!

但是,這不是什麽賊匪,這是叛逆亂賊,這是直接向朝廷挑釁,要消滅的,不是一股,而是全部。讓樞密院下制,西北的駐軍都給朕動起來,把那些什麽匪、什麽盜,全部給朕誅除,有一個,殺一個,有一千,殺一千,有一萬,殺一萬!”

這一個個殺字從劉皇帝口中吐出,雖是夏日,但在場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那股由內而外的森寒之意,劉旸更有種頭皮發麻的感覺。

劉皇帝卻還沒說完:“還有,這幾年,不管是皇城司、武德司,還是都察院,都有奏報,說天下的治安日漸不穩,有不少流寇,流竄四方,跨道連州,劫掠商旅百姓?

這種情況,已經威脅到了百姓的安危,甚至影響到國家的穩定,我們的官員在幹什麽,官兵又在幹什麽?

現在是什麽年月了?開寶二十年?莫不是朕老糊塗了,否則,朕還以為如今是天福十二年,是乾祐元年!”

“陛下息怒!保重禦體!”劉皇帝這怒氣騰騰的模樣,可把人嚇得夠嗆,劉旸見狀,也只能硬著頭皮勸慰:“關於地方治安的問題,臣與相公們也商討過,已經在著手出台解決條議。

臣等認為,流賊四竄,在於民間人口流動漸趨頻繁,臣等認為,主要方向應該放到加強戶籍檢視管理以及對地方治安的肅清上……”

緊接著,劉旸便把正在籌議中的關於地方治安問題解決的梗要匯報了一下,劉皇帝聞之,稍微思考了一下,也給了一個認可的態度:“總算,你們還沒有那麽遲鈍,這是必需的,給朕來一次全國嚴打,把那些賊匪偷盜搶,奸淫擄掠殺,全部給朕投入到刑徒營中,這樣的禍害,這樣的渣滓,刑徒營就是他們最好的去處!

還有,直接制告各地官府,要是再讓朕聽到什麽匪患不已,民情不穩,那就不只是剿匪了!”

“是!”雖然劉皇帝依舊強勢得讓人害怕,但劉旸的心情卻是稍微放松了下,講道理就好。

不過,這心弦很快就再度繃緊了,只聽劉皇帝繼續道:“河西出了這樣的大案,當地的文武,你怎麽不提?王明這個河西主官,就首當其責,英明幹練了一輩子,這是要晚節不保?對河西,朝廷也要查,朕倒要看看,是什麽樣的官員,什麽樣的官兵,能容忍得了賊匪如此肆意禍害地方!”

“陛下,西北匪患由來已久,王使君到任河西,不過兩年,這……”見劉皇帝有拿王明開刀的意思,劉旸說了句中肯的話。

劉皇帝則稍顯冷漠地說道:“那為何此前從來沒有發生過如此重大惡行,偏偏在他的任期內,在他的治下,出現了?是他給叛逆們膽量,還是,他根本無法治理好河西?”

王明,這也是劉皇帝時代一個頗有名氣的能臣了,允文允武,處事幹練,始終活躍在大漢權力上層,更早就不提了,但至少二十年來,每居一職,都是封疆大吏。

但就是這樣的名臣,出了事,仍舊難免被責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