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2/2頁)

“將近四十萬!”不待其回答,劉皇帝便直接說道,並且,語氣帶著些壓迫性地繼續問:“你可知,為了供養如此眾多的邊軍,朝廷每年的花費是多少?”

這個時候,李繼隆自然反應過來劉皇帝是什麽意思了,但嶽父的問題還得回答,並且有些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臣不知!”

“我也不知!”劉皇帝緊著接話,很強勢地說道:“但是我知道,每年都在變化,每年都在增加,每年財政司管錢袋子那幹人都在向朝廷、向我訴苦叫難!”

“這樣的情況,削減邊軍的提議已經被我給壓制住了,你這貿貿然地提出還要增加戍軍,都不用等反饋,我可以直接告訴你,朝中的大臣尤其財政司的臣僚們是會跳腳的!”

事實上,關於戍邊軍費問題,如今劉皇帝也是越來越重視了。如果是之前,他可能會覺得是朝中的文臣,想要通過削減軍備,壓制武將,壓制軍隊力量,壓制勛貴。

但劉皇帝對於軍事,對於軍隊,從來都是重視,高度重視,怎能容忍朝中的文臣橫加幹涉。然而過了這麽多年,財政司的叫聲是越來越大,終究是引動了劉皇帝的心思,當做個一番詳細的了解之後,也不得不承認,在邊軍戍防的問題上,耗費確實不菲。

且不提那龐大的戍卒數量,為了供養支持,每年的餉錢、被服、鞋襪、糧秣、軍械、牲畜等軍需,再加其中的轉運損耗,都是一筆龐大至極的支出。

而劉皇帝,對於軍隊,尤其是最吃苦,環境最艱難的邊軍將士,也十分優待,至少在待遇上,是絕對不允許短缺的。

這還只是邊軍,為了國防建設,為了邊境安全,耗費再高,朝廷過去也一直咬牙堅持著。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哪怕是劉皇帝,也逐漸感受到了那股從四面侵襲而來的壓力的,仿佛看到了那麽一天的到來,當朝廷無法支撐如此龐大的戍防體系,無法承受那重大的財政壓力,那就一意味著崩潰……

事實上,劉皇帝已經有進行調整的考慮,此前就有讓政事堂、樞密院、財政司聯合商討,但是,並沒能討論出個結果來。

想要整改,哪裏是容易的,貿然動作,那是真容易出問題的。財政司的提議,要麽減兵力,要麽削待遇,都被劉皇帝直接否決了,那是取禍之道。

因此,當聽到李繼隆提議要繼續增加北疆戍防兵力時,也正好戳中了劉皇帝神經敏感處,點到了他近來的憂慮處,反應也難免大了些。

另外一方面,作此考量,也不只是因為財政負擔的緣故,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邊軍若是過於龐大,會不會造成外重內虛、枝強幹弱的局面?

這是該嚴厲禁止,嚴肅警惕的!

哪怕一直以來,劉皇帝都在不斷的強調皇權至上,推進中央集權,保證對軍隊的掌控力,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局勢的發展變化,還是難免形成一種讓人擔憂的局面,畢竟前車之鑒。

但是,要維持大漢如此廣袤的疆域,要維持朝廷的統治,要保障國土的安全,又不得不鋪開兵馬,加強戍防。這樣的為難之處,也是大漢帝國避免不了的。

李繼隆作為軍事將領,又處在邊軍之列,自然不會考慮那麽多,也難以理解朝廷的痛處。但劉旸是很清楚的,因此,見他面露疑惑,便簡單地把朝中關於邊軍戍防的爭議解釋了下。

於是,李繼隆恍然,自己的建言,與朝廷是處處矛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