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個中弊端(第2/2頁)

不過,這些部族加起來以數十萬計,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推行到如今的程度,毫無疑問,也埋下了一些隱患。”

說到這兒,李繼隆頓住,小心地看了劉皇帝一眼。見狀,劉皇帝不動聲色,說:“怎麽停了,繼續講,什麽隱患,我也聽聽你們這些將領是怎麽看待此事的!”

李繼隆道:“其一,這些部族部民,雖則依附大漢,但在過去的十多年中,還是保持著遊牧的生存習慣,仍舊接受其部落首領的統治。

如今徹底打散,化入州縣,由大漢官府直接進行管理,對大漢的官員而言,需要經受管理異族、牧民的考驗,而這些部族部民也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習慣朝廷的統治,這一個過程不會短暫,需要一定時間的磨合,而一旦磨合不好,人心不穩之下,會引發更大的騷亂。

其二,部民容易管控,在脫離其首領貴族之後,雖然其生活習俗受到沖擊,會有諸多不適應,但他們也可以擁有自己的財產、牲畜、草場、土地,只要地方官吏能夠善加撫慰,終有一日,是能夠化為大漢的忠誠子民的。

但是那些被剝奪了權力、視部民為財富的首領、酋長們,卻是難以心服了,哪怕是那些積極投靠之人,心中也必懷怨氣。朝廷的做法,是將他們對治下部民統治的根基徹底挖斷了,這將造成他們對朝廷切齒的痛恨。

如今安穩無事,只是震懾於朝廷的權威,畏懼於朝廷的兵鋒,一旦北方有事,邊境不穩,這些原來的部落首領,必定生事。

而為了緩解他們的怨憤,朝廷也保留了他們大量的財產,這些人中,有的移居城鎮,處於北方腹心,一部分則入職為吏,協助官府治理,哪怕部族被打散了,他們對原來的部民仍舊具備一定的影響,此事不得不警惕。

其三,朝廷將北方部民打散重編,固然加強了官府的直接統治管理,但同樣,也使得諸族雜聚,他們的生活習慣、文化習俗、宗教信仰各有不同,如此也更容易引發矛盾沖突。

新分入州縣鄉鎮的人,屬於外來者,能否為原住之民所接納,他們又是否能融入其中,其中的困難也不小。

就臣所知,這兩年間,北方各地民間治安,是持續惡化的,屢有紛爭,乃至械鬥,造成人員傷亡的……”

“還說你不了解,這不清楚地把朝廷這項政策的弊病給說出來了嗎?還一列就是三條!”聽其言,劉皇帝輕笑道。

李繼隆趕忙表示:“臣見識淺薄,也只是試言之!”

“你不用謙虛了!”劉皇帝的面上卻沒有因為李繼隆的陳言而有多少擔憂,淡定從容地說:“你提的這些,當地的官員也不是看不到,朝廷也不是不明白。不過,這麽多年,朝廷每出一政,往往是利弊參半,也從來沒有百利而無一弊的政策。

只要利大於弊,抑或朝廷能夠克服其中的弊端,能夠對朝廷的統治有利,那麽該推行的,就必須推行!”

這話,劉皇帝已經是沖著劉旸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