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兩廣運動(第2/2頁)

範旻留了下來,這個範質的兒子,確實是個幹才,能治民,能平亂,官聲口碑還不錯,得知其表現,劉皇帝很是贊許。

因為當年曾擔任過邕州知州,劉皇帝直接點將,又把他調回廣西,擔任廣西布政使。而廣東的政務,則由宰臣王溥外放主持。

田欽祚也被調走了,並且是飛調,被派去東北,擔任海東巡檢使,主持對渤海故地的進討與剿滅,這種事情,很適合他。

此人在朝中的名聲已經壞得差不多了,就因為好殺、濫殺,當初在安南之時也就罷了,沒人會同情那些土著,把他們當人看。

但廣東不一樣啊,這裏的可都是國人,其手段一樣不改,在指揮麾下兵馬,進行逮捕、戡亂的過程中,除了殺,就沒有一點其他更靈活的處置手段,說他是個劊子手,是一點不冤枉他,廣東地區矛盾的激化也有他一份“功勞”。

不只好殺,還有些貪財,趁著機會,在廣東可是官囊鼓鼓。因此,在田欽祚任廣東都指揮使的三年間,針對他的彈劾就一直沒斷過。

一直到兩廣事情進入收尾階段了,劉皇帝方才有一個明確的態度,調往東北就是結果。比起溫暖富庶的廣州,那什麽渤海故地、海東盛國,完全就是窮僻苦寒、原始不毛之地,周遭都是未開化的野蠻人,可謂是貶斥了。

但是,田欽祚大概也知道,自己過去的作為有些過分,比起言官們奏章上的“罪大惡極”,這樣的調動,可是十分寬容了。

因此,雖然有些郁悶,但還是感激涕零地北上赴任,更何況,在廣東“賺取”的財富,朝廷也沒有清算的意思。

似田欽祚這樣的人,用得好了,的確是一把好刀,用在東北,也正可一展其能,對付土著蠻夷,他太有經驗了……

在那裏,按捺了一年多以後,漢軍終於兵出黃龍府,向整個東北地區展開攻略。比起兩廣地區的轟轟烈烈,在東北,漢軍的行動,則要顯得穩定得多,也乏味的多。

從頭到尾,困難的不是攻占土地、城池,而如何在占領之後,建立可靠的統治,並進行鞏固、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