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2/2頁)

而這麽多年,軍隊體系的幾度變遷,伴隨著的功臣宿舊、高級將帥的職位調動,無不體現著劉皇帝那些不便明言的心機。

沒有人是傻子,傻子也難以成為大漢的上層將帥。但楊業特殊的地方就在於,劉皇帝似乎從不擔心他會恃寵生驕,“功高震主”這個詞似乎不會出現在楊業身上一般,即便他如今的權勢、威望與地位已經足夠高。

看過去的那些將帥吧,遠的有史弘肇、郭威,名震天下的衛公、英公,近的還有完成開寶北伐的榮公、安公,這些的職位變動,就足以證明一些事情。

大漢軍隊體系完善,等級森嚴,如僅論軍職,毫無疑問,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便是三衙禁軍統帥,而三衙之中,殿帥的地位在潛移默化之中,變得高其他兩衙半等,名副其實的三衙之首。

這也是多方面因素導致,在職權上或許沒有明確的高低之分,然而,殿前司囊括了劉皇帝起家時最主要的軍隊,龍棲軍至今仍是殿前司下最主要的大軍,同時主要負責駐守的區域也在兩京。

與侍衛司需要兼顧京畿防禦外圍,以及承擔一些戍邊、地方鎮守任務不同,巡檢司與之相比,則更加勞碌,久而久之,就算是軍隊內部,也會下意識地覺得,殿前司的規格要高上半等。

劉皇帝的平衡手段使得很順利,玩得很靈活,在他眼中,三衙就代表禁軍兵權三分,相互制衡,也確實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然而,人心最是難測,是人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氛圍中,哪怕面對同樣的事物,都會有落差。而禁軍的地位尊卑差別,也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顯露出來。

當然,這並不代表出了什麽問題,高低尊卑,也是一個體系結構能夠維持穩定的內因。劉皇帝也沒有就此,再去施加什麽多余的手段,硬性地強調三衙禁軍地位相當,待遇相等。

而不論如何,楊業當上殿帥之後,也可以說成為當下的大漢第一將帥。不只是因為這個職位的緣故,將大漢的將帥們進行橫縱對比,已經沒有人比得過楊業了,不論是年齡、功績、資歷、威望,綜合下來,他就是第一。

不過,劉皇帝的信任,自然不會是毫無保留的,這也不可能,他偶爾連自己都會懷疑,遑論他人。

有的時候,他同樣會忍不住生出些猜疑心思,一個李崇矩,已經讓他深切地體會到人心的復雜性。

歷史上楊令公的傳奇美名,夾雜著太多演義色彩,也寄托了人們或敬佩、或嘆息、或憐憫、或憤懣的情感。而楊業也沒有達到在大漢當朝的高度,身處的地位不一樣,掌握的權力不一樣,聲名功勛更不可同日而語,這會不會產生差異,劉皇帝自己都無法把握。

當然,劉皇帝也沒有那麽地在意,他需要把握的,永遠只是自身,在他內心沒有感到不安之前,一切都還是美好的,光明的,至少表面是這樣,人們看到的,或許還是一段君臣相宜的佳話。

對於政治,楊業自然不是毫無敏感的,在大漢,作為一名統帥,也不可能是政治白癡。因此,在侍奉劉皇帝時,他時刻保持著低調謙懷,伴君如伴虎的道理還是明白的,就如此刻,伴君言笑,吹著秋風,卻有如春風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