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制(第2/2頁)

“請陛下示諭!”張雍當即回桌案落座,提筆恭請道。

劉皇帝道:“其一,今後武舉,以兩年為期,考試時間,定在每年秋季;

其二,參考人員,從內外諸軍中選拔推薦,宿衛、禁軍、邊軍、都軍、番兵,下屬各軍每軍定多少名額推薦,著樞密院及兵部研討;

其三,選拔考生,不論出身資歷,以能力表現、功績勛勞優先,年齡限定三十歲以下,職位營將以下,軍中服役任職三年以上;

其四,考試項目,還當進一步明確詳細,定出更詳盡的考核標準,要有據可查;

其五,錄用名額,就照此次,二十取一;

其六,關於所錄進士的後續培養事宜、職位安排,拿出一套章程辦法,明確條制,此次所取進士,盡快做出計劃。另外,未得錄取之士,根據考核表現之優良,也當予以一定調整安排!

先這麽多,其余若有後續補充,朕想到再說。嗯,也讓潘美他們,好生思考一番,有什麽良言善策,讓他們表奏!”

年紀雖然大了,劉皇帝這腦筋還是很靈活的,一口氣說完這六條,幾乎沒有任何滯澀。張雍的聽寫能力,在朝中顯然也是最頂級,否則也做不了劉皇帝的秘書,同樣是一揮而就。

停筆起身,呈與劉皇帝閱覽,劉皇帝粗略地瀏覽一番,便指示用璽。

通過劉皇帝這幾條建議辦法便可看出,他對於武舉已然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與決定,那便是考核軍官,並且僅限定在軍中選拔,徹底斷了民間勇謀之士考武舉獲取功名晉身的機會。同時,也使得此番那些靠福蔭參考的貴族子弟,需要先有軍隊履歷,而後才能獲得資格。

這也可以看作是大漢基層官兵,在正常職位升遷變動以及立功受賞之外,又一條穩定晉升的通道。這條通道,光鮮而亮麗,也像一個關卡,能夠闖過,軍旅仕途便是一片開闊坦蕩。

當然,這也不是完美無缺,沒有漏洞可鉆,那便是參考人員的篩選問題。在京中考試,有朝廷中樞監督,可以維持著基本的公平公正,但在諸軍中的初步選拔,這如何保證公正,便是個問題了,軍隊雖有其特殊性,卻也不是與腐敗絕緣的地方。

劉皇帝大抵也考慮到了這一點,眉頭緊緊地皺起,喃喃道:“這選拔機制,還需費神思量,謀個更穩妥的辦法,各軍推薦考生的權力,需要好生籌議一番……”

“用好璽,就盡快發傳有司!”劉皇帝扭頭,沖張雍道:“另外,吩咐下去,今科武舉進士,朕要親自召見他們,見見這些年輕人。

他們可是大漢的軍官人才,軍中基石,將士精英,未來的柱國大將,統兵幹城,或許就出自他們,朕可得好生勉勵一番。

地點,就定在武英殿吧,讓公卿大臣、禁軍將帥們,一並出席!”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