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2/2頁)

即便沒有取得什麽決定性的勝利,但驚也驚到契丹人了,這也使得遼京臨潢府始終面臨漢軍的威脅。連都城都不安全了,那國勢動蕩,人心混亂,也是可想而知的。事實上,在南來投奔大漢的部族中,就不乏契丹人。

相比之下,在奚王籌寧率領下,早早地便歸附於大漢的襲部族人,則要顯得幸運得多。過去的一個冬季,日子同樣艱苦,但背靠大漢的支持,終究是平穩度過白災,沒有遭受太重大的損失。

哪怕還要征召部卒,配合漢軍的軍事行動,但在紛亂的遼國亂局中,也算保持著一個獨善其身的處境。

說到奚族,就不得不提一句,奚王籌寧自隨駕南來後,就一直待在洛陽,劉皇帝沒提,他也就沒主動請歸,老奚王終究還是識趣的。至於其他奚人貴族,也大多流連於西京,朝廷給他們的待遇還是不錯。

與此同時,朝廷對於奚族領地的消化吞並,更化改制,也在著手進行中,設立燕山北道,也已提上日程。在遼國的治理下,奚地已然有了些基礎,而大漢接手,再行深化,那麽用不了多少年,燕山北部那偌大地區,也將正式成為大漢帝國的道州府縣。

相比於山陽、燕山一線漢軍的引而不發,保持逼壓,遼東那邊,則是唯一付出了實際作戰行動的一處。

立夏之後,馬仁瑀便提兵北上,進攻黃龍府。經過近一年的紛紛擾擾,整個東北地區的形勢也早已明朗,遼東以內,漸復安寧,遼東以外,紛亂依舊。

而原屬遼治下的東北廣大地區基本流失,只余黃龍府一地在耶律斜軫的堅守下,但也只是苦苦支撐罷了。

開春之後,馬仁瑀足足按捺了幾個月,待遼東治下稍復元氣,且遼軍形勢愈見孤危時,方才請旨發兵。

而對馬仁瑀所請,朝廷果斷降制從其請,對於黃龍府僅存的這股遼軍,就算不是如鯁在喉,也看著不順眼,勢必拔之。

面對漢軍強勢北上,黃龍府的遼軍也沒有太多辦法,他們早已淪為孤軍,遼廷自顧不暇,更無法援應。耶律斜軫再會統兵,在這種情況下,也只是無力回天,迅速陷入重圍之中,馬仁瑀更是穩紮穩打,圍城近兩月,也不急不躁的,黃龍府的陷落,也只是時間問題。